最近德国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双盲、随机、对照3期临床试验表明:对于丙肝患者,当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标准联合抗丙肝病毒治疗方案无效时,可以应用ABT-450/利托那韦/ombitasvir或dasabuvir/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
慢性丙型肝炎
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患者,发生进行性肝纤维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细胞癌和失代偿性肝病的风险升高。患者可采取抗病毒方案治疗HCV病毒感
染,从而降低肝脏病变和肝病相关死亡的风险。
近十年来,对于HCV基因型1感染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约为40%~50%。对于初治患者,在聚乙二醇干扰素-利
巴韦林的基础上联用蛋白酶抑制剂,可以将反应率提高到68%~75%。然而,对于此前接受过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二联治疗的患者,这种三联治疗的应答
率则随原来的治疗反应而有所不同,原来对二联治疗完全应答、部分应答、无应答的患者对三联治疗的应答率分别为69%~88%、40%~59%、
29%~33%。而且,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方案下,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高。
在该3期临床试验中,纳入未发生肝硬化的394例丙肝患者,他们感染了HCV基因型1,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后复发。患者按照3: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随机接受ABT-450/
利托那韦/ombitasvir(每日一次,ABT-450 150mg、利托那韦100mg、ombitasvir
25mg)或dasabuvir(250mg,每天两次)/利巴韦林(1000mg或1200mg),或者安慰剂治疗,疗程12周。主要研究终点是治疗结
束12周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
在治疗
组,286/297例患者在治疗12周后有持续病毒学应答,比例为96.3%。这个比例不劣于甚至优于早期其他研究中的比例。此前对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
韦林治疗的应答为完全、部分、无应答的患者,在此次再治疗中对药物的应答率分别为95.3%、100%和95.2%。治疗组瘙痒症比例较高(13.8%
vs 5.2%,P=0.03)。
该研究表明,对于经治的HCV基因1型患者而言,不包含干扰素的两种用药方案治疗12周后都能使其应答率高达95%以上,包括那些此前对标准治疗无应答的患者。(作者:赵永刚)
参考文献: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370:1604-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