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俄勒冈州健康与科学大学的Hong Ma等人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首次证明不同方法编程的多能干细胞将会生成不一样的成熟细胞,这一发现有助于发展和改善干细胞疗法。
人体多能干细胞在再生医学的临床应用上具有巨大潜力,理论上说可以治愈任何一种疾病。虽然来自于体外受精胚胎(in vitro fertilized embryos,IVF ES)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细胞)是业界的“金标准”,但在伦理上存在争议而受到限制。
此外还有两种
多能干细胞,即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iPS)和“体细胞核转移”(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iPS是通过转录因子介导细胞重新编程的方法生成的。“体细胞核转移”顾名思义就是把成人体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转移到一个
空卵细胞中生成干细胞。
目
前,还没有任何人做过这两种方法的直接比较。而该研究利用皮肤细胞通过上述两种方法iPS和SCNT生成ES细胞,再与标准ES细胞进行比较,证明这两种
方法产生的干细胞具有相当好的多能性。但是,通过基因组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在DNA甲基化及基因表达模式方面,iPS和SCNT两种方法产生的ES细
胞与标准ES细胞都有差异,而SCNT的差异比iPS要小,可能是由于卵细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目前的问题
是,体外受精胚胎干细胞存在伦理问题,体细胞核转移复杂而昂贵,诱导多能干细胞与标准干细胞差异很大。体细胞核转移产生的干细胞显然更安全可靠,但难以产
业化为大众服务。而诱导多能干细胞价廉物美,只是质量上需要提高,该研究推动科学家更深入地研究卵细胞在体细胞核转移中有哪些物质起到了作用,从而可以引
入到iPS中,发展改良的iPS方法造福人类。(作者:倪金杰)
参考文献:Nature 2014;511:17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