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日记
2010年12月号
医学进展
医生日记
在他乡

期待奇迹

谁创造了奇迹

    在医学世界里,疾病的发生和消失有时是那么不可思议。一个看起来凶险无比的疾病,好像是个无坚不摧的魔鬼,随时会把人的生命夺去。是药物的作用还是病人的信念,最后竟能让病魔望而却步,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奇迹。

    某女,35岁,医务工作者,2007年2月因皮肌炎住院治疗。入院前2月余,病人间断出现皮疹,发热,体温最高达39度,伴多关节肿痛,1月来自觉双上肢及下肢无力。病程中颈前“V”字形皮疹及披肩样皮疹、重度柯兴氏征、浅表淋巴结左腋下可触及多个黄豆大小的淋巴结。化验显示肌酶升高、肌电图显示肌源性损害。住院中因受凉出现肺部感染症状,经过四十多天的治疗好转出院。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以为皮肌炎的困扰暂时停止了。谁知道这次住院仅仅是个序幕。此后的两年中患者反复住院,成了老病号。从本院住到省城、从专科病房住到急症病房,而且病情一次比一次严重。死神一次次向她伸出双手,她的爱人甚至都忘记了曾多少次在病危通知书上签字。私下里,大家都叫她“玻璃人”。她的生命就像块易碎的玻璃,虽然被家人小心翼翼地捧着,可谁知道会不会一不小心就掉在地上碎了呢?

    一年前的一个冬日清晨,我在公园里碰到她。因为服用激素,她的体态有了很大变化。我差点认不出她来。跟她聊起她的病来,她侃侃而谈,健谈而乐观,丝毫看不出一丝悲观和颓废。我默默地为她祝福,希望病魔不要折磨这样一个女孩。

    不知道是药物控制得理想,还是她和家人的乐观向上感动了病魔,后来,她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现在的女孩子恢复得很好,她抓紧时间学习,和家人去旅游,好好地享受生活,虽然还需要服药,却再也没有加重的迹象,而且还能正常上班工作和生活。初次见到她的人,都会以为她是个很健康很阳光的女孩,根本不会把她和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病号联系起来。

    疾病应该就是欺软怕硬的魔鬼吧,如果你恐惧他,他就从心理上控制了你,最终使你崩溃,加速你向死神迈进的脚步;如果你正视他,蔑视他,想方设法与他斗争,他反而变成了纸老虎,从你的身边悄悄溜走。

    希望这个例子不仅仅是医学或生命史上的奇迹,而是上天对乐观者的奖励;希望这个女孩能一直这样生活和工作,希望每个坦然面对生死的病人,都能把病魔击退。

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进入秋季,雨忽然多了,而且一发而不可收,淋淋漓漓下个不停。这样的天气,给人一种阴沉的感觉,而这位患儿的到来,更让人心头沉沉的。

    某女,两岁半,主因犬吠样咳嗽,呼吸困难前来就诊,患儿20分钟前睡眠中突然出现犬吠样咳嗽,伴声音嘶哑、吸气性喉鸣及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出现口唇紫绀、吐泻,无抽搐,否认异物吸入史。询问病史,否认既往有类似病史,入院前一日下午曾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接种。查体:体温38.3度,呼吸40次/分,心率140次/分,体重13kg,神志清,精神差,烦躁不安,咽部查体不合作,呼吸急促,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相延长,口周发绀、鼻扇、吸气性三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呼吸音无明显减弱。医生根据患儿发病的特点,诊断为急性喉炎合并Ⅲ度喉梗阻,并马上制订治疗计划:1、进一步完善辅助检查;2、吸氧,雾化,激素减轻喉头水肿;3、抗感染,对症治疗;4、病重通知家属。

    患儿入院后,经过及时吸氧、雾化、抗炎、对症、支持治疗,第二天呼吸困难很快缓解,无明显声音嘶哑,哭闹间可闻及吸气性喉鸣,仍有间断犬吠样咳嗽,不伴气促,口周无紫绀,无鼻扇,吸气性三凹征阴性,也无吐泻等症状。查体:体温37.2度,呼吸36次/分,心率110次/分,精神食欲好转,咽充血不明显,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传导性喉鸣音和散在性痰鸣音,心肺无异常。结合患儿病史、症状、体征,医生认为诊断明确,本患儿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因治疗及时,症状得以很快缓解,继续观察治疗。

    这名患儿在经过四天的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痊愈出院。这让人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回想起她入院时的情况,起病之急促,病情进展之快,和出院时患儿活泼健康的情形迥然不同。而不可思议的是,9月份以来,像这名患儿一样的、年龄在4岁以下的,以急性感染性喉炎和支气管炎为诊断的患者已有十几例之多。虽然他们的病情没有像上例患儿一样严重的喉梗阻症状,但起病都很急,有的在此前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有的没有上述症状,在入院前20分钟到半小时内于睡眠中突然憋醒,呼吸费力,不能说话而急诊入院。患儿分布在城、乡等不同地区,在经过数天的治疗后,无一例外痊愈出院。真可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天气依然是阴沉沉的。虽然这些患儿都已痊愈,但回想起他们来院时的病情,我心里还是沉甸甸的。急性喉炎起病急促是人所共知的,但这些患儿发病的确切原因是什么?是常规的病毒或细菌感染吗?和气候变化有关系吗?还是另外的细菌或病毒感染?它的发病如此急促,进展又如此迅速,会不会有些患儿的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它的严重,忽略了它,而使患儿的生命受到威胁呢?但愿急性喉炎、急性支气管炎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要伤害这些幼小的生命。

生命的奇迹

    提笔写下这个题目,眼前晃动着一个活泼的身影,耳边响起一串明朗的笑声。跟她在一起,看她的眼神、神情、笑容,听她与你侃理想侃人生,不知不觉中你会忽略她身体的残疾,会由衷地感觉她远比你活得精彩、活得健康、活得有风采。这时,你会和我一样,感叹她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故事的主人公叫蕾,时间得追溯到1992年春天,那时蕾刚刚10岁,她才刚刚体味到跳绳那种酣畅淋漓的运动带给人的快感时,这样新鲜的散发着鲜橙味儿的日子却很快从她的生活里消失了。她感冒了,吃药打针都不管用,身体却越来越没劲儿,三天后连下地解手都站不住了。父母带着她辗转好几所医院,一位有经验的老大夫告诉她的父母,她得的好像是格林巴利综合症,学名叫多发性神经炎。这种病发展到最后分泌物会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治疗,光是痰就会把人憋死。医生建议他们早点动身,去省城或是北京治疗。

    当一家人租车到达省城医院时,蕾已经没了呼吸。妈妈满脸泪水、双膝跪地、撕心裂肺地恳求医生救救蕾。医生进行了气管插管,随后经过了长达六小时的抢救,蕾终于苏醒过来。后来蕾做了气管切开手术,在那漫长的住院的日子里,蕾等着呼吸机那一口气打上来,她就说一个字,再等一下,再说下一个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说自己要说的话,唱自己要唱的歌,断断续续,气若游丝。

    蕾忽然想起生病前自己想买的书,她跟父母提出来,父母就开始一本接一本地给她买,一本接一本地念给蕾听,念了许久,直到蕾可以有力气捧着它们为止。就这样,亲情、音乐和阅读,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陪伴她走过了医院的日日夜夜。

    终于出院了,但蕾的世界再也不是原先那个世界了。弟弟、还有和她一样大的孩子要么上学了,要么郊游了,要么去玩了……而蕾,双下肢不能动,左上肢已经失去运动功能,就像一堆没有生命的泥。

    父亲用绳子把蕾捆在铁床的床头上,让她学习站立。她的肌肉一点力气也没有,可她得控制住,不让膝盖打弯儿。练习的时间长了,蕾竟然能自己迈步了,后来,蕾竟然可以拄双拐出去走路了。

    不能去学校上学,蕾就饥不择食地读各种各样的书。书里的人生林林总总,让她明白什么都是常态的。就算自己不是个健全人,站在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常态的一种。当把自己得病这件事看作是平常的时候,她开始敢于正视自己,正视别人异样的目光和讥讽的话语。书给了她力量,她在书的世界里长上了翅膀。

    后来,蕾又开始自学英语,没有老师的日子里,蕾学得很苦很累,还常常揪着头发生自己的气。功夫不负有心人,蕾终于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当那些经过她辅导的孩子成绩大幅提高时,蕾的脸笑成了一朵灿烂的花。

    蕾的爸爸在青海当兵,2004年,蕾去了青海。走过茫茫戈壁,凝望过远处的雪山,经过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第一次骑在马背上的蕾,感觉自己长大了。经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蕾已经在这些历练中慢慢变得成熟。

    蕾的生活很丰富,她嗓音甜美会唱好听的歌,现在已经是残疾人文工团的一员,隔三岔五就有演出;蕾的文字功底很深,是榕树下一个社团的文学编辑;蕾有自己的事业,她把英语学校办到了贫困的老家;蕾还在学习法语,她说学习的过程其乐无穷;蕾说她要学开车,什么时候一起出去旅行……

    对于感情,蕾有自己的标准。有人把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介绍给蕾,蕾笑着拒绝了。她说她要找的是那种琴瑟和鸣、高山流水式的知音。她对爱情有着期许,尽管这种期许很渺茫,但她会听从内心的声音,一直走下去。

    蕾把自己的生活中的松涛、明月称作“活着的声响”,而我更愿意把她看作生命的奇迹。当蕾与病魔搏斗从阎王那里挣出一条命时,顽强的她是伟大的;而她用不能行走的双腿,走出了健全人所达不到的高度和行程时,乐观的她,写出了一个大大的奇迹。

    写下上面的文字,我的心里百感交集。我相信,蕾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而蕾中意的那个白马王子,也一定会某个时候等候在蕾出现的那个路口。

(作者:马小青 山西省汾阳医院)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