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0年12月号
医学进展
医生日记
在他乡

miR-155和它的星号伴随物miR-155*协同调节人树突状细胞的I型干扰素的产生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是一种独特的树突状细胞类型,以在病毒刺激下快速分泌Ⅰ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为特点。pDC缺乏将导致IFN-α产生不足,免疫应答不充分,从而使机体对病毒感染或癌症易感,而IFN-α分泌过多则会引起超免疫活性状态,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因此,pDCs产生Ⅰ型IFN的过程必须在严密的控制之下,以避免失当的免疫应答,否则将对机体不利。

    最近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的发现揭开了基因调节新的篇章,也包括免疫系统的调节。miRNAs的作用方式是与靶mRNA的3'非编码区(3' untranslated regions,3' -UTRs)结合,通过降解靶mRNA或(和)抑制靶mRNA转录后翻译,来调节蛋白的生成,从而发挥效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的沈南及其同事联合澳大利亚沃尔特-伊莱扎霍尔医学研究院的吴励进行的研究发现miRNAs在人pDC的活化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对miRNA表达谱的研究发现,pDCs在Toll样受体7(Toll-like receptor 7,TLR7)刺激活化后有19个miRNAs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miR-155、miR-155*变化最显著。尽管这两个miRNAs来源于同一个前体,并且都是通过TLR7 JUK通路诱导合成的,但它们对pDC中I型IFN的产生却具有相反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提示,miR-155*通过抑制其靶基因IRAKM促进了IFNα/β的表达,而miR-155通过抑制其靶基因TAB2抑制了IFNα/β的表达。动态分析miR-155*和miR-155的诱导表达显示,miR-155*主要在TLR7刺激活化早期诱导合成,而miR-155则主要在后期诱导合成,提示它们在pDC的活化过程中相互协作。研究证实,miR-155*和miR-155在转录后分别受到自分泌或旁分泌的I型IFN和TLR7激活的KHSRP的负向调节,这是导致它们被TLR7刺激后表现出动态合成水平不同的原因。

    该研究发现并证实了新miRNA-蛋白网络在pDC活化调节中的作用。(本文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供稿)

参考文献:《Blood》2010;116:5885-5894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