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0年12月号
医学进展
医生日记
在他乡

IL-37是固有免疫的抑制因子

    IL-37(Interleukin 37,IL-37)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具有炎症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它属于IL-1家族,又被称为IL-1F7。IL-37具有与除IL-18之外的IL-1家族其他成员之间的共同结构域。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中可检测到IL-37表达。IL-17可与IL-18的α亚基相结合形成复合体,但是IL-37对于IL-18的生理活性并未产生影响。成熟的IL-37可以进入细胞核,因此科学家推测它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均具有生理活性。目前对于IL-37的生理功能研究得还不是十分清楚,最近美国的科学家研究发现IL-37具有抑制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是固有免疫的抑制因子。

    研究发现炎症因子IFN-γ、TGF-β和TLR配体LPS、CPG等均可上调人PBMC IL-37表达,接下来科学家采用小RNA siIL-37干扰PBMC中的IL-37基因表达,IL-37表达被抑制后细胞内的IL-1β、IL-6和TNFα等促炎因子的表达大幅增加,而IL-10等炎症抑制因子的表达未受到显著影响。免疫组化染色发现类风关病人滑膜组织衬里层细胞内具有较高水平的IL-37表达,以上结果均提示IL-37可能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

    小鼠巨噬细胞系RAW稳定表达IL-37,为了进一步研究IL-37对于炎症反应的作用,研究人员采用IL-37特异性的中和抗体处理RAW细胞,结果发现,IL-37抗体中和后促炎因子TNFα、IL-1α和MIP-2等的表达均增加。除了小鼠RAW细胞系,在人单核细胞和上皮细胞中也观察到了IL-37对于炎症因子表达的抑制现象。

    研究人员通过荧光染色检测发现IL-37可与胞浆中的Smad3相互作用,RAW细胞采用Smad3抑制物SIS3处理后,IL-37对于炎症因子表达的抑制效应被阻断,证实Smad3参与了IL-37的炎症抑制过程。

    LPS静脉注射可诱发小鼠体内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导致炎症性休克。IL-37转基因小鼠(IL-37tg)在注射LPS后其体内的炎症反应程度较轻,IL-1β、IL-17、IL-6、IFN-γ等的表达水平IL-37tg显著低于普通小鼠,IL-37可抑制炎症性休克的发生。

    本研究证实了IL-37体内和体外均具有抑制LPS所引发的炎症反应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通过细胞内的Samd3来发挥。目前为止IL-37的生理功能人们还知之甚少,随着对其研究的逐渐深入,它在炎症中尤其是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将会被一一发现。(编译:吴娟娟)

参考文献:《Nature Immunology》2010;11:1014-1022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