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0年8月号
医学进展
医学与社会
医学里程碑

他汀类药物利大于弊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降脂药,主要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血胆固醇浓度。已有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冠心病死亡风险。近期,英国研究人员对他汀类药物的治疗风险进行研究,发现应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与肝功能不全、急性肾衰竭等危险增加相关,但其对心脏的益处仍然超过这些危险。

    研究共纳入全英数据库中368家医院的2004692位患者,受试者年龄30岁~84岁,其中225922人(10.7%)首次服用他汀类药物:氟伐他汀(1.4%)、瑞舒伐他汀(1.9%)、普伐他汀(3.6%)、阿托伐他汀(22.3%)、辛伐他汀(70.7%)。

    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与帕金森病、类风湿关节炎、静脉血栓栓塞症、痴呆、骨质疏松性骨折、胃癌、结肠癌、肺癌、黑色素瘤、肾癌、乳腺癌或前列腺癌等发病风险无显著相关性,但他汀类药物与中重度肝功能不全、急性肾衰竭、中重度肌病以及白内障发病风险增加相关,而与食管癌发病风险降低相关。

    在治疗期间,他汀类药物的治疗风险如增加肝功能不全、急性肾衰竭和白内障等持续存在,但治疗第1年时风险最高,停药后治疗风险逐渐恢复至服药前。研究发现:对于肝功能不全,女性停药后1年~3年内发病风险恢复至服药前,而男性则在停药3年后发病风险恢复至服药前;对于急性肾衰竭,无论是男性或是女性,停药后1年~3年内发病风险恢复至服药前;对于白内障,无论是男性或是女性,停药后1年白内障发病风险恢复至服药前。

    对于不良反应,上述几种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似,如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不全等,这与药物剂量有明显相关性。研究还发现上述几种他汀类药物中氟伐他汀引起肝功能不全的风险最大。

    研究者表示,虽然该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存在治疗风险,但总体来说他汀类药物治疗作用大于风险,尤其是治疗目的为防止不可逆的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时选择他汀类药物利大于弊。(编译:宫健)

参考文献:《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10;340:c2197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