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蛆治疗主要是用来提高伤口清创效果,刺激伤口愈合,减少伤口细菌数量,根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曾有公开发表的文章宣称,在一个有12名下肢静脉溃疡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中,使用蛆治疗加清创术,溃疡没有治愈。为了进一步探讨蛆治疗的效果,英国的Dumville和他的同事做了一个随机对照试验,比较蛆虫配合标准清创术和仅用标准清创术治疗下肢溃疡的疗效。
该试验共纳入267名患者,这些患者至少有一条静脉或混合性动静脉溃疡,溃疡面积占小腿面积的25%以上,踝肱压力指数(ankle brachial pressure index,下肢动脉收缩压除以上肢动脉收缩压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6。治疗方法分为3种,第一种方法是把蛆在创面上松散、平均放置;第二种方法是把蛆在创面上集中在一起放置,呈松弛下垂状;第三种方法仅用凝胶涂抹创面,也就是清创术前的标准方法。把这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3组,主要结果(primary outcome)是治愈最大溃疡的时间,次要结果是从治疗开始到清创术所需的时间、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细菌数、是否出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不良反应和溃疡相关疼痛(使用直观类比标尺,0mm表示无疼痛,150mm表示最大疼痛)。
结果发现这3组治愈溃疡的时间没有显著区别(蛆虫疗法相对凝胶疗法的风险比是1.13,95%CI:0.76~1.68,P=0.54)。但蛆虫治疗明显缩短了从治疗开始到清创术的时间(风险比2.31,95%CI:1.65~3.2,P<0.001)。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和细菌数在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只有6.7%的患者感染MRSA,但蛆虫组和凝胶组在清创阶段都没有根除MRSA感染(P=0.34)。两个蛆虫组的平均疼痛评分均要高于凝胶组(疼痛评分的平均差异:松散蛆虫vs 凝胶组为46.74,95%CI:32.44~61.04,P<0.001;集中下垂蛆虫与凝胶组的平均差异为38.58,95%CI:23.46~53.70,P<0.001)
从该研究可以看出,蛆虫治疗不能缩短治愈下肢溃疡的时间,也不能减少创面细菌数量,反而增加了溃疡的疼痛程度。但这种方法可以减少从开始治疗到清创的时间,如果治疗的目的仅仅是日后进行清创术,可以考虑使用这种方法。(编译:陈照奇)
参考文献:《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09;338:1047-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