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卫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每年约有5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烟草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杀手”。世卫组织估计, 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20年,每年吸烟致死的人数有可能增加一倍。在全球13亿烟民中,有6.5亿人会因为吸烟而过早死亡。
1900年前,吸烟还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行为。20世纪烟草业的成功源于很多因素:1880年由手卷烟到机卷烟的转变及安全火柴的发明、强有力的展会推广及广告推广策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免费向士兵供烟、将女性纳入烟草消费市场、针对吸烟有害宣传的种种对策等等,这些因素都促使烟草业发展。1930年前,女性吸烟是一种不被大众接受的行为,而烟草商将目标直指女性,由此诞生了一句著名的广告语,它们对那些担心自己腰围的女性宣传道——“与其吃一颗糖,不如抽一支烟来燃烧你的脂肪”。甚至连医生也屈服于烟草的诱惑。1954年一项针对马萨诸塞州医生的调查显示,同他们的上一辈一样,超过半数的医生每天都抽烟。这项数据被烟草商有效利用,于是到了1940年,又诞生了一句流行广告语——“医生更加信赖XXX烟”。
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吸烟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烟草制造商仍坚称吸烟与疾病间不存在联系或这种联系尚存争议,并且提出吸烟是公众的自由,不会上瘾。即使现在,烟草行业供大众审查的内部文件仍反驳公众的立场。毫无疑问,烟草业对事实的否认使许多人继续吸烟,并最终导致了早死早残。
吸烟的危害
吸烟是目前产生自由基最快最多的一种行为,而自由基可损伤人体细胞。每吸一口烟至少会产生10万个自由基,自由基可能会导致全身性的癌症、加速癌细胞生长、造成许多慢性病。
吸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各种肿瘤、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吸烟者周围的其他人也会因被动吸烟而影响身体健康,吸烟者呼出的烟雾中含有大量能够导致哮喘和支气管炎的内毒素,这种物质会严重影响被动吸烟者的呼吸系统。
美国的状况
1964年的某个周六,Luther Terry美国卫生局长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做了首次有关“吸烟与健康”的报告。在此之前,报告的细节被严格保密。而这次新闻发布会上所披露的数据已经经过筛选,目的是将此次发布会对烟草商的影响降到最小。报告综述了将近7000篇文档,总结了吸烟与男性肺癌发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报告表明两者的相关性超过了其他所有导致肺癌的因素;长期每天大量吸烟会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戒烟后肺癌的发生风险则会降低。
该报告的影响巨大,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人对于烟草的看法。报告与随后的31项声明总结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极大地影响了公众卫生政策的制定。尽管招致烟草行业的激烈反对,但1964年的报告使美国国会于1965年出台了联邦烟草标签及广告草案。法律最终于1971年开始实施,强制要求在香烟盒表面加盖“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并且自1971年起,禁止在电视及无线电做烟草广告。
在1964年“吸烟有害健康”这一说法提出之前,公众普遍对健康危害缺乏认知。美国卫生局长报告中的数据来自于两项关键的回顾性研究,作者分别是Wynder和Graham以及Doll和Hill,他们研究比较了肺癌患者与非肺癌患者的吸烟史,结果发现吸烟患者肺癌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另一项英国医生吸烟情况的前瞻性研究报告则指出,吸烟量的大小与肺癌及冠心病导致的死亡风险呈正相关。一项来自英国及美国的数据显示,自1920年起,肺癌发病率及吸烟导致的死亡率显著升高,与烟草的消费量成正比。
自美国外科总医师的报告发布后,5个因素导致了美国掀起抗烟的潮流。首先,1986年,一份针对吸烟与公众健康危害关系的报告指出,烟雾会对非吸烟者的健康造成伤害,并相应出台了一系列室内空气清洁的法案。目前,全美26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都禁止在密闭的公共场所抽烟。其次,1988年的报告指出,烟草会使人上瘾,尤其尼古丁是导致上瘾的主要成分。之前公众一直认为吸烟只是一种自由选择的习惯,该报告改变了公众的观念。第三,公共政策中,香烟消费税的增加、室内空气清洁法案的出台和防止青少年购买烟草措施的实施等等,都降低了吸烟率。第四,个人、各州政府及美国司法部门都对烟草业强力施压。1988年的处理协议要求烟草业在25年内付给政府2460亿美元,而2006年司法部门裁定烟草业敲诈勒索罪罪名成立。第五,基于证据的戒烟治疗,咨询机构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多种戒烟药物,使许多尝试戒烟的人戒烟成功,总体戒烟率大幅上升。上述举措的实施以及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投身到戒烟治疗中,这些现都已成为处置吸烟(导致美国社会疾病及死亡的首要原因)的标准对策。同时,美国政府开通了全国范围的戒烟热线及戒烟网站。
尽管美国成年人的吸烟比例从1965年的42%降至2012年的18%,个人烟草消费量也显著下降,但穷人、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有心理问题、吸毒、酗酒的人、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变性人以及美国土著人的吸烟比例仍居高不下。此外,每天都会有约3800个美国青少年开始吸烟,而他们中预计有1000人会成为烟民。吸烟仍然是威胁健康的致命杀手——与不吸烟的人相比,烟民的寿命大约少13年。总体来说,每年约有50万美国人死于吸烟导致的疾病。吸烟对经济的打击也是致命的,每年额外的医保花费及生产力损失约为2000亿美元。从这些数据上看,实现全民无烟这一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美国的禁烟措施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进一步减少吸烟人数、达到全民无烟这一终极目标呢?历史告诉我们,成功的策略可以继续采用,同时,如下的三项策略为我们实现这一终极目标提供了可能。第一,一些关键政策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吸烟率,这些政策将继续沿用并适时增补及扩展,这包括进一步提高香烟及雪茄的消费税,扩展室内空气清洁法案使其覆盖50个州,加强防止未成年人买烟及吸烟条款的实施力度。第二,2009年起,联邦政府授权FDA管理烟草的权利开始实施,包括必须在香烟包装盒上的醒目位置添加“吸烟有害健康”的标注;公共服务机构开展了抵制烟草业数十亿美元的广告及推广运动;强制减少香烟中尼古丁的含量,以减轻440万吸烟者对香烟的成瘾性;禁止薄荷烟的销售;扩大FDA对于管理诸如雪茄及电子烟等其他香烟产品的权。最后,应以最低的医疗标准来治疗吸烟病患,但同时健康保健体系必须确保对烟民的长期有效干预。吸烟仍然是卫生系统中的顽疾。虽然目前已经有许多切实有效的戒烟方法,但临床医疗机构对于每位吸烟患者的每次就诊都必须认真处理,尽可能减少烟草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损害。
中国的状况
据统计,中国的烟民超过3亿,约占全球烟民的三分之一,超过美国人口总和,其中青少年吸烟人群高达1500万,占11.5%。二手烟受害人群约7.4亿,其中15岁以下儿童2亿。中国每年香烟消耗数量约为2万亿支,连起来可以绕地球4192圈,中国的香烟生产量占全世界香烟总产量的40%,这意味着每10包烟就有4包在中国生产。每年约有120万中国人死于烟草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及各种癌症,超过因艾滋病、结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占全部非正常死亡人数的12%,预计20年后中国吸烟致死者每年将超过350万人。
国家应该加大禁烟力度
一组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人们普遍都知道吸烟百害而无一益,但为什么屡禁不止,越禁越多呢?两点原因值得大家思考:首先,烟草利税是政府财政支柱。2010年,全国烟草税达到4988亿元,占国家全年财政收入的6%,某些省份的烟草税收入占全省税收比例的两位数以上。全国烟草行业从业者更是超过2000万。其次,立法空缺,宣传不足。到目前为止,国内还还没有一部专门控制烟草危害的国家法律。再次,中国独特的送礼传统造就的畸形烟草文化,也使得卷烟产量年年攀升——与2002年相比,2011年的产量增加了41%。
吸烟有害健康。国家应该重视烟草带来的危害,尽快出台全国性的控烟法律;同时控制生产、切断利益链、加大在主流媒体的宣传力度。如此一来控烟自然不难。
(作者:胡俊、李秋实)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4;311: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