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4年08月号
医学进展
有争议的话题
医生日记
在他乡

全面解析宫颈癌之基因变异

作者:李秋实

宫颈癌是女性中的第二大癌症,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常见。墨西哥和挪威的研究人员,对挪威和墨西哥的宫颈癌患者群体进行了全面的基因组分析。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全基因组测序和转录组测序,研究人员对115名挪威和墨西哥宫颈癌患者进行了研究。研究鉴定了13个对宫颈癌影响显著的基因突变,其中有两个突变从未在任何癌症中出现过。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宫颈癌与ERBB2基因中的点突变有关。此外,研究人员还在宫颈癌中发现了MAPK1基因的突变。

全球女性癌症死亡中10%~15%是因宫颈癌所致。目前已经明确,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宫颈感染是宫颈癌发病原因之一。过往的研究认为,宫颈癌发病机制主要涉及体细胞中PIK3CA、PTEN、TP53、STK11和KRAS等基因的突变以及一些拷贝数的变化。在本研究中,研究者们对115例宫颈癌-正常配对样本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对79例进行了转录组分析,以及对14例肿瘤-正常配对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

结果显示,在79例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中,从未揭示的体细胞突变包括: MAPK1基因中复发性E322K替代(8%),HLA-B基因失活突变(11%),以及EP300(16%)、 FBXW7 (15%)、NFE2L2 (4%)、TP53 (5%)和ERBB2 (6%)基因突变。

此外,研究者还在24例腺癌患者中观察到体细胞ELF3(13%)和CBFB(8%)的突变。相比于腺癌,鳞状细胞癌在胞嘧啶之前胸腺嘧啶(Tp*C位点)位点发生体细胞核苷酸替代的频率更高。对比同一部位的肿瘤没有与病毒整合的相同基因的表达,肿瘤中HPV整合位点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升。

这些数据显示,宫颈癌存在一些复发性基因改变,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发展新的策略来攻克宫颈癌这一疾病。(作者:李秋实)

参考文献:《Nature》2014;506:371-375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