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及宾夕法尼亚大学的Friedberg等研究人员对初级医疗模式中家庭医疗模式和传统医疗模式进行了一项多中心研究。研究发现,现在所提倡的家庭医疗试点模式,对提高医疗质量作用有限,并不能降低入院率、急诊率、非卧床护理服务、疾病筛查和三年间总医疗费用。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期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
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初级医疗护理已经转向家庭,形成家庭医疗模式,然而与传统医疗模式相比,这种模式是否能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仍然存在争议。
为了比较这种转型能否带来医疗质量及费用方面的收益,研究人员对一项最早期、最大规模的家庭护理项目——宾夕法尼亚东南部慢性病护理计划中32个参与试点的中心进行了为期3年的比较。研究共涉及近12万名患者,其中6万余名患者在试点组,5万余名在对照组。研究人员比较了例如糖尿病、哮喘、预防性保健、癌症筛查、入院和急诊率、非卧床护理服务和3年医疗总费用等共11项医疗指标。
结果发现,在11项研究目标中,仅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病变筛查指标在家庭医疗模式下存在统计学上的优势,比对照组高出了11个百分点,但在医疗费用上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在3年干预过程中,试点的中心平均每个初级护理医师获取国家质量保证委员会的奖金为92000美元。
这项研究虽然也存在着诸多缺陷,但还是能从某些方面说明家庭医疗模式对提高医疗质量作用有限,不能降低入院、急诊率、非卧床护理服务和3年总医疗费用,家庭医疗干预模式如果要发挥更大的价值需要进一步改进。(作者:刘元)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4;311:815-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