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c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的组织病理特征为滑膜内新生血管形成及炎症,引起血管翳生成,导致关节结构破坏。整合素ɑvβ3是一种异源二聚体的跨膜受体,主要调节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分子黏附。研究显示,整合素ɑvβ3在促进和维持血管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是临床预测血管生成的一个生物指标。
环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cyclic arginine-glycine-aspartic acid,RGD)多肽是一个重要的整合素识别子,能与整合素ɑvβ3紧密结合,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因此,基于RGD的多肽有可能成为评估包括RA在内的风湿病患者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像学或预测治疗反应的指标。然而,临床应用整合素成像来评估有关滑膜内新生血管形成及血管翳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张煊教授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估运用Ga-PRGD2作为示踪剂的阳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PET/CT)成像,是否能更好地反映出RA患者的滑膜内血管形成和治疗有效性。20例未经治疗的活动性RA患者在治疗前分别进行Ga-PRGD2 PET/CT和F-FDG PET/CT成像检查,2例骨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12例RA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进行重复成像检查。结果发现,Ga-PRGD2特异性聚集于富含活动性炎症的滑膜新生血管内,且在后者内整合素ɑvβ3高表达。然而,该现象并不出现于F-FDG热炎性淋巴结内。此外,Ga-PRGD2 PET/CT成像能更好地被用来评估RA患者的疾病严重度。Ga-PRGD2的变化明显与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有关。
该研究是世界首个报道RA患者整合素成像的临床研究。研究者认为,Ga-PRGD2 PET/CT能更好评估活动性RA患者的滑膜血管生成和治疗有效性。(作者:王敏骏)
参考文献:《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201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