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2年01月号
医学进展

法国科学家证实体外生成红细胞可用于临床

    目前,全世界每年的累计红细胞输血需求高达9千万单位,如何保持长期的血红细胞供应一直是个难题。利用生物技术在体外生成红细胞从而代替传统的输血,不但可以保证“血源”充足,更有望降低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感染,减少输血传播病原体所带来的疾病风险。在体外用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s)来生产红细胞,是实现这一技术的关键。

    按照常规思路,在体外获得完整的红细胞系需要从获得造血干细胞开始,其途径包括从外周血、骨髓、脐带血、胎肝或者成人多能干细胞。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一概念的临床可行性尚未得到证实,无论是细胞的起源还是试验协议。主要原因是体外培养造血干细胞的条件非常复杂,限制了其后续的产业化发展。

    法国科学家Marie-Catherine Giarratana等为了攻克这些难关开展了积极实践,并初步取得了良好效果。他们摒弃了体外培养造血干细胞的方法,而是通过细胞培养的方法,从外周血CD34+HSCs分化生成,获得了具有同质性功能(吸收/释放氧气、血型抗原表达、酶含量)的培养血红细胞(cultured red blood cell,cRBC)。随后,他们探索了在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体内cRBC获得完整成熟的必要条件。研究者所探索出来的培养方法,在良好的生产条件下,可产生提供一个注射单位(1010)的cRBCs,为将这一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提供了可能。

    在体内循环26天后,这些培养出来的血红细胞存留水平在41%和63%之间,与正常人体生成的红细胞半衰期(28±2天)相当,这些体内试验证实了此种培养血红细胞的质量与功能。这些研究数据为建立起体外生成红细胞的输血原则提供了支持,为输血走向新的发展方式提供了依据。(编译:贾玉华)

参考文献:《Blood》2011;118:5071-5079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