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这样啊,熙熙攘攘的像个菜市场,今早怎么这么多人啊?”出门诊刚看完三个患者,爱人就急冲冲地走进我的办公室,他来主要是告诉我给儿子买几本辅导书。
“恩,这几天天气变化大,所以患者多”,我说道。
熙熙攘攘皆为去病而来,攘攘熙熙皆为去病而去。医院就是这个样子,患者为去病而来,医生为去病而来,医生就是病人的健康加油站。
第四个患者,典型的Dupuytren 挛缩,真巧,今天早会我们科学习讨论的就是这个内容,看完病,征得患者同意后,我拿出数码像机,拍了三张照片。这些照片可以增加到科室的病案图谱集里。这几年,我们把典型的病例图片都搜集到病案图谱集里,到现在已经整理出了6大本,这对医疗教学很有帮助。
不知不觉到了10点40分,门外还有10位患者候诊。接下来的一位患者是位农村妇女,她的病是因为积劳成疾,已经来医院很多次了。看病难看病贵是患者的家常话题,如何学会保健预防,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门学问。
储蓄金钱不如储蓄健康,美国心脏病学会主席说过,等病人得病后再找医生,医生能给予病人的帮助已经很有限了。即使治好了,病人也不能恢复到和得病前一样。这些道理很多人都懂,但真正做起来就不一定了,医生自己的健康就是一个问题,就拿多喝水来说,门诊量这么大,考虑到上厕所的问题,喝水就算了吧。早餐也是对付一下,中午叫外卖,只有晚饭才是正餐。医生给病人加满了油,使病人恢复健康,自己却常常体力耗尽,累的无法动弹。治疗不同的病人,思维也在不同的星空飞速旋转。
当年填报高考志愿时,母亲说:“学医吧,以后有个病灾的好照顾些”。母亲离开我已经快一百天了,每次想到这句话我都很难受。我已经做了12年的医生,但对母亲的病,我只能尽孝道,却无力回天。母亲终生勤俭,为我们几个儿女操劳一生。住院期间我经常和母亲聊天,她老人家总是面带笑容,至今和母亲谈话的情景还经常出现在我的梦中。母亲不但给我生命,还教会我很多道理,虽然母亲走了,但我总觉的她老人家并没走远,好像还是那样对我讲着话,对母亲的记忆总是那么清晰。
中午在附近的书店买到儿子需要的辅导书后,离上课已没有几分钟了。还有一堂大课,我加快脚步走到教室门口,一进教室顿时感觉精神抖擞,苦和累竟消失的无影无踪。
上完课回到科里,几位刚入院的患者正在等我,问清情况后我下了医嘱,交给护士。接着还要处理回访卡的事情,回访卡是为了更好的积累病人资料,与患者定期沟通。卡片详细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饮食用药、联系方式等资料。用回访卡对患者随访非常方便。这几天科里正在准备的回访卡还有几处文字有待商榷,需要马上请示主任。
忙完已经下午5点15分了,现在要马上下班去接孩子。
还有几篇文献需要查阅,明天早会讲的内容需要整理出来,博客上网友的提问需要解答……这些基本是每天晚饭后的常规事情,我早已习惯,乐在其中。
好在晚饭不必我来考虑,全家人一起吃老公的拿手好菜,味道很好的。
(作者:赵彦萍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