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孕期饮酒会增加后代对酒精的依赖性
目前认为,酒精作为一种刺激因素可改变胎儿化学感应受体的可塑性,造成胎儿对酒精的依赖,但是在依赖性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一直都很少。
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学院的Youngentob等人采用大鼠模型,深入研究了味觉和嗅觉在胎儿酒精依赖现象产生过程中的作用。他们将大鼠分为孕期食用酒精组和对照组,在幼鼠成年后,测量其对酒精(有甜味和苦味的特征)、蔗糖水或者奎宁水(苦味)的反应性。结果发现,与母体孕期没有接触过酒精的大鼠相比,在子宫内母体就接触过酒精的大鼠饮用了更多的奎宁水,并且会频繁地品尝酒精和闻酒精的味道,表现出对酒精的明显偏好。
胎儿时期接触酒精诱发其成年后酗酒行为
研究者指出,在味觉感受方面,酒精具有苦味和甜味混合的特征,胎儿时期接触酒精可以降低味觉受体对酒精苦味的敏感度,从而导致大鼠成年后对苦味反应迟钝。这些大鼠不仅频繁地饮用奎宁水,对酒精的接受度也高于正常大鼠。此外,胎儿时期接触酒精还能增加对大鼠乙醇气味的积极行为反应,导致它乐于闻取酒精的味道,说明酒精可以改变胎儿嗅觉和味觉两方面的感受,增加其成年后对酒精的“亲切感”,从而诱发酗酒行为。
该研究在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方面揭示了母体摄入酒精会将不良今后果转移到胎儿身上
此外,环境流行病学研究也表明,环境污染会改变胎儿的基因表达方式,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功能及自我控制能力,并促进癌症的发生。这为人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即孕期用药一定要谨慎,注意尽量避免接触酒精、烟草及大麻等潜在的危险因素,并远离污染的环境,防止对下一代产生不利的影响。(编译:方笋)
参考文献:《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9;106:5359-5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