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肝炎是美国和欧洲最常见的慢性感染性肝病,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多由基因1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目前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为多药联合治疗,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48周,是基因1型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患者的标准治疗,但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率仅为40%~50%。法国巴黎大学Hézode研究发现,在干扰素/利巴韦林的基础上联用Telaprevir,可明显缩短初治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程并提高治愈率。
Telaprevir是一种新型的NS3-4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既往研究提示该药对HCV感染有治疗作用。为探究Telaprevir在慢性丙型肝炎中的治疗作用,Hézode等入组334例初治的基因1型HCV慢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分别接受三种药物的不同组合方案治疗:Telaprevir(T),首日1250 mg,继而750 mg/8h;Peg干扰素α2a(P),180μg/w;利巴韦林(R),根据体重确定剂量。T12PR24组81例,接受T+P+R治疗12周,序贯P+R治疗12周;T12PR12组82例,接受T+P+R治疗12周;T12P12组78例,接受T+P治疗12周;PR48组(对照组)82例接受P+R治疗48周。主要研究终点是SVR(治疗结束后24周时测不到HCV RNA),结果显示,T12PR24组最高(69%),T12PR12组次之(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8%),而不含利巴韦林的T12P12组SVR获得率最低(36%)。
基因1型丙肝是几种不同类型的丙肝中比较难治疗的,Telaprevir蛋白酶抑制剂与干扰素和利巴韦林三种药物联合对丙肝患者进行治疗,使基因1型丙肝患者通常大约一年多的疗程大幅缩减至只需要24周就可以见效,治愈率也提高了50%至70%,这种新的疗法对治疗丙肝具有里程碑意义。(编译:王玉成))
参考文献:《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9;360:1839-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