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日记
2014年06月号
医学进展
医生日记

肾内科的故事

作者:单非易 丹东市中心医院 肾内科

一、奢华就医记

那天朋友老王打电话急着叫我过去,原以为要请我一顿,结果又是义诊。

原来他屁股上长了一个红疙瘩,按压时还有疼痛感。看着他诚惶诚恐的样子,我不禁大笑道:“不就是一火疖子,犯不着这么紧张吧。”哪知此言一出却惹得他一脸怒气。

得,别为这伤感情。那就去外科看看吧,可谁知,老王竟不同意,他觉得医院人多,而他的病涉及隐私部位。好家伙,官升脾气涨,屁股上长一疖子都弄得这么上纲上线的。最后,老王竟要去省城的VIP门诊,想要享受下一对一的VIP服务,这不摆明着浪费医疗资源吗?可人家有条件,咱就别拦着了,去吧。老王不愧是IT高手,半个小时不到便搞定了网络预约的全过程。

去省城那天正好赶上我休息,我俩一大早就赶到了这所全省首屈一指的大医院,在宣传栏中一眼就看到了镶有烫金背景图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一位老专家。老王手里握着数百元的挂号票,一脸满意的样子。

在宽敞明亮的VIP候诊室看着超大的电视屏幕,那感觉,不像是来看病的。还没等上一个小时就轮到了,真快。

进入诊室,没外人,非常安静,符合老王保护隐私的需要。老专家开始问诊,仅几句话后问诊就结束了,连半分钟还不到呢,怎么也要对得起那几百元的诊费啊。为了避免老王过早失望,也顺便提醒下老专家象征性地延长些问诊时间,我插了句话:“在我们医院也看过……”

原以为能引起老专家注意,好歹是一个系统的。可老专家压根就没理这出,头不抬眼不瞅地开出一张处置票:“交费后回来检查一下。”

赶紧交吧,好在排队的人不多,几分钟后就回到诊室。这时诊室内已经有了其他患者,我便拉着老王想要退出去,老专家看到我们,示意老王到诊查床上,并跟过去拉上了隔帘。

也就几秒钟,我听到老王痛苦地呻吟了一声,接着,隔帘拉开,老专家摘下手套走到桌旁,身后是忙不迭提裤子的老王。这一幕,我看个正着,诊室内待诊的患者和家属也应该能看到。

老专家飞快地写完病志递给对桌的实习医生,实习医生麻利地进行电脑录入后将病志交给我,告诉去交款取药,此刻老王刚好穿戴妥当。本想再询问老专家一些相关事项,可是那边的问诊已经开始,实在是不好打断人家,再说咱也不好在旁边偷听吧,只好拽着老王走出诊室。

数百元的VIP门诊就这么结束了。就诊时间加起来显然不到一分钟,查体时还是有旁听的,帘子拉开的时候老王实在是记不清裤子到底提上没,直到是最后老专家也没告诉老王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交费取药时,老王阴沉个脸,一言不发。好在咱多少能看懂这病志内容,念给老王听听吧。结论就是一疖子,外用加口服足矣。

回程,眼看要上高速了,老王突然将车停在了紧急车道上,说道:“这也太糊弄人了吧,几百块钱的挂号费,这么几下子就把我打发了;我提裤子的当儿还有人直盯着我看,这叫什么VIP服务?”

“你看着道儿,别出事了!”我想岔开话题。

“你说这是不是糊弄人?”老王的倔脾气又上来了,“不行,我得去找他们领导说说这事儿……”

“行了吧你,消停消停。不就屁股上长一疖子么,你愿意这么大老远兴师动众地走一趟怨得了谁啊。”

“那挂号费可好几百呢,这钱花得也太冤枉了。”

“你不就是花钱买放心么,这病志上不都写着疖子么,还冤枉啊!”

“那他也不能不等我提好裤子就拉开帘啊,谁愿意春光外泄啊!”

“你这叫浪费医疗资源明白不,人家专家有更重要的病人去处理,为你这疖子忙活半天不错了。再说,就你那春光,你倒贴钱问问有几个人想看。行了吧啊,赶紧开车,明天还要上班呢……”

在我好言相劝外加“恶语抨击”下,老王悻悻地开上了回家的高速。

路上,沉默无语。

我曾经碰到过一上午一百多人的门诊量,真是忙得都不能正眼看患者。可再忙,有三句话不能不说,就是:诊断、治疗和复诊。即便接诊时间极短,查体很粗,只要告知患者目前的诊断、治疗方法和何时复诊,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反观这位老专家,对此只字未提;如果再碰到位看不懂病志的患者恐怕就更麻烦了。

如果每所医疗机构都有足够的财政投入,社区医生与三级医院的医生同样值得信任,社区医院与三甲医院一样具有足以保护患者隐私的完备的诊室,还会有几个老王去花这数百元的VIP诊费呢?

好在有人已经发现了问题,令人期待的改革方案业已推出,希望这种奢华但无意义的就医别再重演了。


二、医师的难题,药师的无奈

我不是药师,只是捧场。

一种药品有一个学名,因为生产厂家的不同,会有多种商品名,这在临床上司空见惯了。当年,就是因为这个,我和孙药师有了一次锻炼的机会。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是学名,因厂家不同,药房里有益比奥、依贝、宁红欣等几种。那天照例开出促红素(那时电脑里的促红素就是益比奥),可护士告诉我没有药了,电脑里录不进去。打电话问药局吧,孙药师接的电话。

“促红素没药了吗?”

孙药师:“有,不过换了,是依贝。”

好了,改成依贝,重新开。

十分钟后,护士又来告诉我:“医保科不给批依贝,医保目录没有。”

只好自己给医保科挂电话:“依贝也是促红素,怎么不批呢?”

医保科:“是什么我们不管,反正依贝就是不批。”

得,明白了,商品名不管。也是,医生护士懂,机关后勤可不管那套。再挂到药局,还是孙药师。

“孙药师,商品名不行,得改成学名,给改一下吧。”

孙药师:“那得到微机室去改,你等我电话。”

几分钟后,孙药师打来电话:“改不了,微机员没有那个权力,咱俩得到信息科开证明,叫上你是要临床与药剂共同确认。”

好吧,快去快回吧。

到了信息科,讲明来意,信息科负责的同志解释道:“你俩得到医务科开个证明,我们盖章后就可以改。”

走吧,医务科。

负责的副科长:“先填个表,然后各个科室的主任盖章,然后再来。”

好吧,填完表,返回科里,主任盖章,返回医务科。

医务科盖了章,我俩刚要走,被副科长叫住:“慢着,到院里药事委员会盖章去,然后回来确认。”

天哪,这比上户口都难。

到了药事委员会,只有一个小同志值班,说明来意,小同志一脸严肃:“相关领导开会去了,至少一星期。再说,你们进药时怎么不把名字写好。放这里吧,回去等电话。”

回去的路上,我问孙药师:“你们药剂科进药时怎么不写学名呢?”

孙药师看我一眼,摇摇头,“又没人问过我们。”

几年后的今天,药品已经全部使用学名了。我有时还会打电话找孙药师,不过不是问名字,而是问价钱。病人之间都知道,几元钱一盒的氨氯地平是肯定赶不上几元钱一片的氨氯地平的。


三、意想不到的信任

虽然毕业时间不长,但白大褂与听诊器的新鲜感已被实实在在的工作窘境弄得烟消云散,偏偏此时,遇到了这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确切地说,是遇到了她的父亲——着实令我难忘的人。

那时还没开展肾活检,只能依据临床表现和理化检查判断病情及预后。这位患者在应用激素及环磷酰胺两周后,肾病症状仍无缓解,因此科里决定通过血液超滤来清除过多的体液潴留。在深静脉置管后的治疗过程中,并发了穿刺部位的渗血,更糟糕的是血渗向了难以即刻发现的背部。尽管注意到了治疗过程中的低血压现象,但穿刺局部并未发现异常,直到治疗结束后患者血压仍无上升时,才发现穿刺同侧的背部软组织有些肿胀。

继之而来的治疗过程是一丝不苟的,补液、止血等等,她父亲虽有怨气,但并未干涉治疗,纵使如此,我心里明白,病情稳定后这位父亲决不会善罢甘休。同时,我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千万别再出岔子了。

几天后,病人终于平稳了,但她父亲依然阴沉个脸,我心里也在不停地打鼓,这场风雨不知何时会降临。终于,那天我值班,当办公室里就我一个人时,她父亲坐到了对面。

“你们的失误让患者遭了不少罪,你们有责任,”他阴沉个脸。

我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总得据理力争,有错我承认,但没有过错不能轻易低头。“渗血本身就是深静脉穿刺的并发症,有时无法避免;因为渗血的部位不同,难以马上发现也是实情。重要的是发现确属渗血并发症后我们已经积极补救。

“好,并发症无法避免,这我也承认。”他依然面沉似水,“经过这一个月的治疗好像没什么效果。”

“目前诊断是明确的,治疗方案已经确定,至于疗效,因人而异,见效时间当然不会一样。”我生怕说错什么。

“那你们的方案是怎么定的?是不是你当大夫的说用半斤激素就半斤,说给八两就八两?”

“关于药物应用我们是明确按照治疗原则来的。对于已行肾活检的病人,可以按照病理类型指导用药;没有肾活检的病人也有统一的用药方案。入院之初我已建议您行肾活检,但您不同意,所以只能按照激素常规用量进行治疗,并且因为没有病理证据,见效时间长短及预后情况我们也无法确切估计。”

在那近三十分钟的时间里,我感觉对面坐着的更像是一位律师或法官,我说的每一句话必须要考虑清楚才可以,当然不是推卸责任,更不能一味迎合,而是要以理服人。好几次,我看到他把我说的话都记了下来。

以后,他不再和我讨论什么治疗方案了,而是全力配合治疗。治疗很快见效了,患者可以出院了。我也暗自庆幸,终于可以不用整天绞尽脑汁合计怎么用词了。

出院前一天,他突然拿着几张化验单找我,叫我帮忙看看。我大概看了一下,心肌酶谱升高,心电图广泛ST-T改变,但没有具体定位,下意识地说了一句:“心肌炎?”

他还是沉着个脸,“孩子只是感冒了,没有心绞痛啊,是心肌炎吗?”

“心肌炎往往并发于感冒等病毒感染之后,尽管没有症状,但这几样检查可是很支持的,不能掉以轻心啊。”

他还是面无表情,沉默了几秒钟。那几秒钟简直令我窒息,我生怕说错什么,把别的医生给陷进去。

“我觉得你说的在理,我相信你。”

太出乎意料了,那个咬文嚼字而且动不动就拿笔记录的人会相信我?

“我女儿的事情确实很令我气愤,我已经把大面积皮下淤血的照片拍了下来;我曾想着从你这个工作时间不长的小医生嘴里得到些对我有利的信息。但那天你说的话的确很合情理,尤其是你那不卑不亢的态度。如果你那天一味地推脱责任,我肯定会闹到底。既然你也说是心肌炎,那我就听那个医生的。”

那一刻,我竟然无言以对。他会相信我?他出门时,我仿佛见到那向来阴沉的面孔上浮出了笑容。

在内心深处,我也感谢他。正因为他的咬文嚼字促成了我的谨慎。更重要的是,工作中不仅是要避免差错,更不能盲目地推卸责任或者不切实际地迎合。有位伟人说得好:有理有利有节,只有这样才能带来信任。

(作者:单非易 丹东市中心医院 肾内科)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