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发育生物学中心的小保方晴子带领的课题组宣布,体细胞经历亚致死刺激后可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并将这类细胞称之为刺激触发采集多功能细胞 (stimulus-triggered acquisition of pluripotency, STAP)。这种重编码的过程并不需要核移植或者基因操纵。
小保方晴子等人通过试验发现,细胞经历亚致死刺激如低pH值风险后可重新获得多能性。当CD45淋巴细胞暴露于弱酸性溶液中浸泡30分钟并在白血病抑制因子条件下培养,即可成功培养出多能干细胞。第2天存活细胞的实质部分开始表达多能细胞标志物Oct4。在第7天多能细胞簇形成一个真正的多能性标志物属性,获得三胚层分化能力。STAP细胞与其他胚胎干细胞不同,它可以促进胚胎和胎盘组织的形成。
当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白细胞抑制因子处理而转变的小鼠STAP细胞并不具有形成胎盘的能力,但是在FGF4培养下STAP细胞能够产生增殖性干细胞并具有滋养细胞的特征。通过含白血病抑制因子的培养基培养可向类胚胎干细胞转化。SATP细胞通过嵌合体的形成和体外细胞转化所展示的发展潜力表明它们代表多能性的独特状态。
一直以来,多能细胞是以iPS细胞为代表,它是通过向皮肤等细胞中导入遗传基因而制成的。而在本实验中,体细胞转化为STAP细胞,重编程序并不需要细胞核移植或基因操作。仅仅通过改变外部环境,给予细胞刺激,就能使细胞发生变化。这种新的重编程方法不需任何复杂技术或转录因子,其成果对再生医学的发展有着极大意义。
令人遗憾的是,STAP细胞的相关文章发表后便受到全球科学家的质疑,其中11位杰出的干细胞学家对这种细胞的制作方法进行验证,仅1个实验小组成功重复。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因此对小保方晴子及其所带领的课题组展开了深入调查,并在4月1日认定小保方晴子篡改及捏造实验数据。日本媒体6月 3日发表的报道称,在对STAP细胞实验中用到的细胞进行了基因检测后,结果显示并不存在。
至此,通过简单易行的措施即可培养万能细胞以及STAP细胞的发现对于学术界和医学界的重要意义等的呼声戛然而止……(作者:卢振东)
参考文献:《Nature》2014;505:676-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