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4年06月号
医学进展
医生日记

糖摄入增加是重要致癌因素

作者:刘荣军

美国加州伯克利实验室生命科学部的一项研究证实,糖摄入增加可能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而非恶性细胞癌变的结果。这一研究发现可能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既往研究一直认为,糖摄入增加是细胞癌变所导致的,即细胞发生癌变后,肿瘤细胞会增加葡萄糖的摄取以满足自身的生长和存活。这一研究结论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高血糖疾病如肥胖和糖尿病可提高乳腺癌和其他癌症的风险,以及为什么抗糖尿病药,如二甲双胍能降低癌症风险和死亡率。

体外肿瘤细胞三维培养方法能够使乳腺细胞形成结构单元,使得恶性细胞能繁殖形成瘤状群落。研究人员利用这个培养模型发现,糖水解激活的增强本身就是一种致癌事件。

通过一系列细致的分析,Bissell及其所领导的科学家们已经发现,葡萄糖摄取增加可通过两个新的途径(EPAC/RAP1和O-GlcNAc)促进癌发生。正常人非癌变乳腺细胞过表达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cose transporter type 3,GLUT3)后,可激活已知的致癌信号通路,包括EGFR、β1 integrinMEK、AKT等,并导致培养组织极化消失及细胞增殖加快。相反,减少恶性肿瘤细胞的糖摄入则可导致表型逆转,致癌基因信号传导途径被抑制,并且细胞表现为非恶性状态,即使它们仍然含有恶性基因组。与正常乳腺细胞相比,恶性肿瘤细胞GLUT3的表达量是前者的400倍以上。该研究还出乎意料地发现,在3D环境下,正常与恶性细胞表型之间的差异并不能用HIF-1α/2α、AMPK或者mTOR通路解释。

基于上述研究发现,研究人员认为,葡萄糖摄取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促进作用,葡萄糖摄取和代谢决定致癌信号的活性以及恶性、非恶性乳腺上皮细胞的形态。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Bissell的研究团队即开始探索有氧糖酵解和恶性细胞的关系,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证实Warburg效应假说,即有氧糖酵解增加是致癌原因,而不是癌症的症状。(作者:刘荣军)

参考文献:《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2014;124:367-384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