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袭击事件会对人们产生极大的心灵创伤,而恐怖事件发生后大众媒体反复的播放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何种影响,目前尚未明确。加利福尼亚大学护理科学项目的E. Alison Holman等人发现,大众媒体重复报道集体性创伤事件会延长人们的急性压力反应经历,并导致相关症状的出现。
在2013年4月29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后直至5月13日,研究人员对具有代表性的846名波士顿居民、941名纽约居民以及2888名美国其他州的居民进行了一项网络调查,旨在比较媒体反复报道社区创伤时间对人急性压力反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波士顿和纽约居民的急性压力评分相当[回归系数(b)=0.43;SE=1.42;95% CI:–2.36~3.23],但其余美国居民的急性压力反应小于波士顿地区的居民(b= –2.21;SE=1.07;95% CI:–4.31~–0.12)。调整爆炸事件前的精神状态、人口学因素、先前集体性应激暴露后,一天6小时或6小时以上观看媒体重复报道的画面比直接目睹现场的人们的直接压力更大(连续的急性压力总和:接触媒体b=15.61 vs 直接亲历b=5. 69)。控制爆炸前看电视习惯后,该结果并没有改变。
在调整的模型中,911恐怖袭击以及Sandy学校枪击事件都能够显著增加人们的急性压力反应;而飓风Sandy并没有此效果。先前暴露于相似的暴力事件可能会使得一些个体不自觉地产生负面情绪。在创伤事件发生后,一天重复接触创伤相关的媒体几个小时能够延长急性压力经历,并且能够促进一些与压力相关的症状出现。
因此,该研究表明,大众媒体可能成为除了直接受害区域之外传播负面情绪的管道。在我国,媒体有时为了吸引眼球、制造轰动性的新闻,恶意夸大事实。只要有风吹草动,有些媒体就希望天翻地覆。这些“无良媒体”毫无根据地夸大、捏造事实,有时恶意造成社会恐慌,有时甚至刻意制造人民与政府的对立、混淆视听。这些媒体往往如“墙头草”,没有稳定的态度和观点。比如中国足球联赛中,某俱乐部如果踢了几场好球便被媒体捧上天,稍稍偏离期望便被贬得一文不值,各种诸如球员教练不和等队内矛盾立马被“曝”。(作者:贺利军)
参考文献:《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4; 111: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