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0年11月号
医学进展
医生日记
在他乡

IL-33可能促进RA患者体内自身抗体生成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od arthritis,RA)是一种可导致关节破坏和畸形的自身免疫病,RA病情的进展与患者体内多种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有关。IL-33是最新确认的一种IL-1家族的细胞因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可与受体ST2结合,调控炎症基因的表达,发挥促炎作用。IL-33可加重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的病情,促进炎症反应和自身抗体的产生,但其在人体内的生理作用和机制仍不甚明确。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学者穆荣及其团队在检测RA患者血液和滑膜液中IL-33的水平后发现,RA患者体内IL-33明显高于健康人且其升高与TNF-α有关。

    他们采集了223名RA患者和159名对照人群(71名健康人、48名原发性干燥综合症患者和40名骨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并抽取了其中17名RA患者的关节滑膜液。同时采集了另外40名RA患者在英夫利昔和改善病程抗风湿药(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治疗前后的血清。

    223人中有94人(42.2%)血清中检出IL-33。RA患者体内IL-3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392.0±889.4pg/ml vs 7.0±37.6pg/ml; p<0.001)、原发性干燥综合症患者(392.0±889.4 pg/ml vs 34.06±45.51pg/ml; P=0.006)和骨关节炎患者(392.0±889.4pg/ml vs 7.9±34.9 pg/ml; P<0.001)。在滑膜液中,IL-33的检出率约为47.1%(8/17)且浓度接近血清浓度。半数RA患者在疾病早期(<1年)即出现IL-33水平升高。40名患者在使用英夫利昔治疗后达到部分缓解,其中18名患者治疗前血液中可检出IL-33,经过治疗,15人IL-33水平明显下降(587.7±300.8pg/ml vs 331.5±151.5pg/ml;P=0.002)。

    以23pg/ml为限将RA患者分为IL-33+组和IL-33-组。IL-33+组患者RF、抗CCP、AKA和APF等自身抗体水平高于IL-33-组。IL-33与上述抗体水平和疾病病程呈正相关,但是与急性期蛋白和DAS28评分无相关性,提示IL-33在RA发病中作用可能较目前所知更加复杂。此外,IL-33可促进Th2型细胞因子如IL-5、IL-13的产生,增强异常体液免疫功能和肥大细胞产生自身抗体的能力,这些都可能成为IL-33病理作用的基础。(编译:方笋)

参考文献:《Journal of Rheumatology》2010;37:2006-2013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