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类药物种类繁
多、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的感染,在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也导致了相当严重的负面效应。其中,对抗生素产生
耐药的细菌越来越普遍,已有多个病例报道过对抗生素完全耐药的超级细菌;并且在住院病人的不良药物反应中,抗生素的不良影响几乎占了四分之一。其中一种反
应就是抗生素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
人体肠道内存
在着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微生物,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细菌。这些肠道菌与人体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稳态系统,在肠道内形成天然保护屏障抵御外源病菌入
侵,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临床上使用的抗生素可以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容易感染外源的致病菌。
有研究显示,
抗生素的使用可使动物更易感染可致腹泻的艰难梭菌。但是对于其中的机制原来并不清楚。美国安阿伯市密西根大学Vincent
Young带领的团队对其机制进行研究后发现,抗生素可以改变肠道细菌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及其他代谢物水平,从而导致机体更易感染艰难梭菌。
具体而言,他们分析了肠道微生物产生的各种分子,结果发现抗生素导致糖类及其他代谢产物的水平发生变化。当给予抗生素治疗之后,肠道细菌会产生
较为丰富的甘露醇和山梨醇等糖类混合物;而这些物质却有利于体外培养艰难梭菌的生长。除此之外,抗生素处理还可导致小鼠的一种胆酸增加,而这种胆酸也可以
促进艰难梭菌芽孢的产生。研究还发现,抗生素处理的小鼠的小肠内容物也可以促进艰难梭菌的生长,而未用抗生素处理的小鼠小肠内容物却未表现出该现象。
总之,该研究结果解释了为什么使用抗生素的人发生艰难梭菌感染的风险更高。对此机制的了解将会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处理因抗生素引起的艰难梭菌感染。(作者:张秋红)
参考文献:《Nature》2014;50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