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院的Jun-ichi Nishimura等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临床上在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时,C5基因突变可导致其靶向治疗药物依库珠单抗(Eculizumab)无效。这一成果发表在近期《新英格兰医
学杂志》上。
依库珠单抗是人源型抗补体C5蛋白单克隆抗体,能通过与C5结合抑制补体介导的溶血从而治疗PNH。为了研究部分患者对其耐药的原因,Nishimura等人对经依库珠单抗治疗后,不同预后患者的C5基因进行了测序研究。
结果发现,在总共345名接受依库珠单抗治疗的PNH患者中,11名患者对于依库珠单抗治疗效果欠佳。
通过测序发现,这11名患者均发生了C5基因杂合突变(2654G→A),导致了下游第885位精氨酸突变为组氨酸,蛋白质的三级结构随之发生了变化,针对这一位点的抗体也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在患者中这一
突变率达到了3.2%,与在健康人群中的突变率3.5%几乎一致,并且在中国的汉族人中也可以发现同样的突变;在阿根廷的一位亚裔PNH患者中同样具有非
常相似的突变(2653C→T),导致下游第885位精氨酸突变为半胱氨酸,在下游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后,同样对依库珠单抗耐药。
在体外实验中,无论突变与否,补体C5都会引起溶血,但只有野生型C5才能被依库珠单抗封闭。因此,C5基因突变引起下游氨基酸的改变直接导致了依库珠单抗对于PNH的治疗无效。
值得欣慰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在体外实验中,针对C5基因其他位点的单克隆抗体N19-8能有效拮抗以上各种突变体,为依库珠单抗耐药患者带来了希望。(作者:刘元)
参考文献:《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4;370:63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