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理论认为,随着
长时间与人类共进化,垂直或家族传播的慢性病原体的毒性理应有所下降。虽然幽门螺杆菌也是通过这样的传播途径传播,但是现代幽门螺杆菌依然是胃癌的主要致
病源。近期,美国范德堡大学Nuri
Kodaman等的研究发现,人类与幽门螺杆菌之间的共进化关系是胃部疾病的重要因素,历史上对美洲国家的殖民活动仍然对现代美国人群的健康产生影响。
全
世界约有一半人口的胃黏膜被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虽然所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都会发展出胃炎,但是只有不到1%的人会发展至恶性肿瘤。然而,这依然构成了10%的全球癌症相关死亡
率。既往研究表明,某一特定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并不能用于预测其严重临床后遗症的预测。这表明,宿主与病原体的遗传变异,以及其他饮食习惯等环境因
素,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这些因素的独立分析都不能完全解释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的各种临床预后。
Kodaman等的研究纳入了两个哥伦比亚人群。这两
个人群具有相似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但是在胃癌发生率方面有所不同。为了评估是否这两个人群的遗传变异影响了癌变前期损伤的严重程度,研究人员通过匹配
样本检查了人类和病原体的祖先。结果发现,美国印第安人祖先与幽门螺杆菌的非洲祖先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造成临床表现地理差异的原因。也就是说,非洲幽门螺
杆菌在非洲祖先身上是良性的,而在美国印第安人祖先身上则是恶性的。因此,共进化影响并调节了疾病风险。山区人群高发胃部疾病,很可能是因为这种共进化的
关系被打断。此外,研究显示,相对于单独分析,将宿主与病原体的遗传变异一起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预测其组织病理学结果,而且还可以为根除胃癌高风险患者体
内幽门螺杆菌提供预防性建议。
在《枪炮、病
菌与钢铁》一书中,作者Jared
Diamond认为,细菌是欧洲人成功殖民美洲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该研究又表明,人类与幽门螺杆菌的共进化关系是胃部疾病重要的决定因素,打断这种共进化
关系以及随后的不良健康预后,或许是欧洲殖民者留给美洲的又一笔“遗产”。(作者:费正弦)
参考文献:《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4; 111:1455-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