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霍华德休斯医学中心的Kenta Asahina等研究人员发现:雄性之所以比雌性更具有攻击性是有神经学基础的。在黑腹果蝇中,雄性果蝇(而非雌性果蝇)神经细胞释放出的“好斗”神经肽——速激肽(Tachykinin)是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之一。这一成果发表在近期的《细胞》杂志上。
在
绝大多数物种之中,雄性往往比雌性更争强好斗,然而这一现象背后的生理学机制尚不清楚。雄性果蝇(而非雌性果蝇)中有一小簇可以表达速激肽的FruM+神
经元。Kenta等研究人员以雄性果蝇间的攻击行为作为评判攻击性的标准,建立了40个黑腹果蝇种系,每一种系分别带有一组标记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负责
分泌不同的神经肽,然后对这些果蝇种系进行攻击性检测。
研究结果显
示:在黑腹果蝇中,对攻击性影响最大的神经肽便是速激肽。如果激活神经元同时提高速激肽水平,黑腹果蝇的攻击性会更强,甚至会攻击与自身体积相似并且会移
动的磁铁。而正常情况下,果蝇只会追逐这样的磁铁,并不可能发动攻击。速激肽及其受体Takr86C的突变会抑制神经元的激活,而过表达速激肽会增强神经
元的活性,即便是排除感官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速激肽引起的神经元激活还是能增强雄性果蝇的进攻性。此外,研究还发现,激活或者沉默FruM+神经元在增
加或者减弱雄性果蝇间攻击的同时,并不影响其求偶行为。
这项研究对雄性果蝇好斗的决定性基因进行了功能方面的直接检测,发现了雄性果蝇好斗的根源——速激肽。虽然果蝇与哺乳动物的差异很大,但实际上果蝇与哺乳动物共享许多功能类似的基因。在哺乳动物中,尤其是人类当中,相关研究表明P物质(substance P,是广泛分布于细神经纤维内的一种神经肽)是人格障碍患者攻击倾向的相关因素,相信这些研究会对消除暴力事件有潜在的意义。(作者:刘元)
参考文献:《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14; 348:g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