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社会
2013年09月号
医学进展
医生日记

疾病预防的力量

    Joep Perk说过:“改善生活方式可以使得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减半。”这句话用在心脑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s)的预防方面非常合适。根除每个75岁以下个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确是个艰巨的任务。这迫使卫生工作者和决策者一起合作来实现这个目标,无论对个人还是整体的健康而言,都是必须且急需的。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依旧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欧洲每年就有400万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几乎占了死亡总人口的一半。虽然在欧洲一些国家,其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正在下降;但在东欧,该病依旧保持着较高死亡率或死亡率依旧在上升。心脑血管疾病似乎在逐渐远离西方国家,全世界80%的心脑血管死亡发生在经济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

    目前全世界在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容易让人自鸣得意。但是,现在就有这种感觉为免为时过早。的确,现代心血管医疗水平的提高可以改善一个心脏病患者的预后,但这只在患者进入医院后才起到很大作用,而四分之一心梗(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在被送到院前就已经死亡。因此,预防该疾病依旧任重而道远。依据一项名为INTERHEART的研究在52国评估心梗风险后的结果显示,行为因素在90%的心梗病例中起着很大作用,如抽烟、喝酒、不经常锻炼、饮食不均衡、压力、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等。同样,依照WHO的说法,超过四分之三的心梗死亡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

    根除、消除或者减少心脏病的影响需要两方面联合行动起来,包括在整个人群层面和个人层面两方面都有所作为。考虑到潜在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在生命早期就已经存在,而且在临床表现明显前的几十年期间一直在进展,对该病的预防应视作贯穿生命始终的努力。疾病的预防不应该仅以心脏病患者为目标,同时也应该将注意力放在整体人口水平的行为上。后者可能是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途径。我们都知道,疾病预防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风险因素的改变可降低50%的死亡率,而改善治疗方法仅可降低40%。

    在过去的20年中,科学家已经对潜在的人类行为与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之间的关系机制进行了描绘,新成像技术使得窥探斑块的形成成为可能。此外,心脑血管风险评估模式,如Framingham预测算法,可以帮助个人进行疾病风险评估。因此,临床医生应该能够向病人传递基于循证医学的预防保健措施。不幸的是,EURIKA之类的调查研究表明,临床医生并没有向患者传达这样的信息。比如在欧洲,相当一大部分确定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依旧有不可控的CVD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持续性抽烟、饮食不规律和不运动。正如在OASIS-5研究中所描述的,即使在遭受一次心脏病发作之后,患者的预防性医疗也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来改善该患者的疾病状况。但是大部分人并没这么做。许多本应被拯救的生命就这样逝去。

#p#副标题#e#

    2012版欧洲心脑血管疾病临床预防指南及时提供了更新。由欧洲心脏病学联合会成员和八个其他医疗联合会一起制定了第五版JTF(Joint Task Force)。他们建议的预防方案包括了内容、前提、目标人群、方法以及地点等。第五版JTF最新传达的信息是什么?其一,超过40岁的男性和超过50岁的女性(或绝经后女性)应该从CVD风险因素的四个水平进行筛查。例如在SCORE模式中,年龄、性别、抽烟习惯、血压和胆固醇水平被计入在内。

    在一般临床实践中,家庭医生是所有行动中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协调和为CVD预防提供长期随访的关键人物。但是由护士领导的计划方案也非常重要。离开医院的治疗环境后,必须为CVD患者提供治疗指南。对于那些遭受心脏病折磨的患者,应该提供其参与预防和康复项目的机会,从而实现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使患者更能遵守给药方案。

    临床实践中,预防项目关注高危群体和那些已诊断患者有CVD的患者。但是这远远还不够。只有实行全民策略才能控制CVD的全球流行。需要进行一些公众信息活动来说服人们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政策刺激也在公众卫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创造更多的无烟环境;降低饮食中盐含量;清除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降低水果和蔬菜的价格;在学校、工作场所和休闲时促进运动。

    专业临床医疗队伍,非临床医学科学界群体和政策制定人应该结合自身而努力,迎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所引起的过早死亡的挑战。

(作者:袁雅玉、沈颖)

参考文献:《Nature》2013;493:s6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