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3年09月号
医学进展
医生日记

延长检测间隔是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更佳编程策略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是目前一、二级预防的标准治疗方法。随着植入指征的放宽,ICD治疗给预后和生活质量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也日益引起关注。一些文章曾报道,无论是恰当的还是不当的ICD治疗都会增加死亡和心衰恶化的风险。为降低这些不良后果,已经有研究开始关注通过修改抗心动过速起搏(antitachycardia pacing,ATP)运算法则或通过延长心律失常检测间隔来找出ICD设备的最佳编程策略。

    为明确在自发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T)发作时,与标准检测间隔相比,更长的检测间隔是否能减少ATP和电击,意大利Humanitas临床研究中心的Maurizio Gasparini等开展了一项随机、单盲、平行组试验。

    该研究纳入1902例由于缺血或非缺血性原因接受一、二级预防的患者(平均年龄65岁,84%为男性,75%采取ICD作为一级预防),2008年3月~2010年12月,他们接受了初次ICD。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进入长(n=948)或标准(n=954)检测间隔编程组。

    主要结果:因VT发作而导致的ATPs和电击的总数。次要结果:不恰当电击、病死率、晕厥率。

    结果显示,中位随访12个月期间,长检测间隔组实施了346次治疗(42次治疗/100人年),而标准检测间隔组为557次(67次治疗/100人年),发生率比(incident rate ratio,IRR)0.63,P<0.001。长检测间隔和标准检测间隔组分别经历了23次ATPs/100人年和37次ATPs/100人年(IRR 0.58;P<0.001);19次电击/100人年和30次电击/100人年(IRR 0.77;P=0.06),两组治疗事件发生几率有显著差异(P<0.001);长检测间隔组不当电击发生率降低(5.1/100病人年 vs 11.6/100病人年;IRR 0.55;P=0.008)。病死率(5.5/100病人年 vs 6.3/100病人年;HR 0.87;P=0.50)和心律失常性晕厥率(3.1/100病人年 vs 1.9/100病人年;IRR 1.60;P=0.22)组间无显著差异。

    该研究表明,在接受ICD的患者中,长检测间隔相对于标准检测间隔而言会使ATP、电击率以及不当电击发生率降低。这一编程策略或许是标准策略的恰当替代方法。(作者:白蕊)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3;309:1903-1911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