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提示,乐观心态、均衡饮食和生活规律是健康长寿的秘诀。总体而言,只有25%的人会由于其自身的遗传因素而健康长寿,对其他人来说,长寿与否则主要取决于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人的寿命才能延长。反之,不良的生活方式间接或直接影响个体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对多数患者能起到与药物相似的治疗效果,而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对健康人群而言,明确生活中风险因素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可以改进生活方式、有效规避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限制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久坐、缺乏运动等。但是具体到每种生活方式对个体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往往缺乏量化的评估,影响公众对不良生活方式危害的认识,不利于公众健康教育。
英国最近一项研究指出,每天多食用红肉85克可以导致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增至1.13,这被媒体用夸张的标题进行报道:“如果人们减少日常食用红肉量到目前的半量,10%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2012年3月4日,英国《每日快报》)。
但这仍不足以给人群以直观的警示。为更好地进行风险警示,英国制药工业协会曾经推荐,医学临床试验在最终进行风险报告时,除了“相对风险”,还应该同时报告“绝对风险”。类似结果如果这样报道也许让人印象更深刻:有研究显示,如果英国人群日均酒精消费量减少40%到5克/天,那么英国每年有4500人可以延迟死亡;如果美国人群减少静坐时间到每天不足3小时,可以人均延长寿命2年;以35岁的英国男性为例,如果每天多食用1份红肉(85克),个体将减少1年预期寿命。
“微生命”的定义
以上数字也许还是不能让人印象深刻,因为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如果具体到每种生活方式、每个个体、每一天的影响,是否会更生动地描述风险,更容易被人理解和记忆呢?
英国剑桥大学David Spiegelhalter教授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文章,使用微生命(microlife)评估生活风险因素对人群预期寿命的影响,以半小时生命为一个单位,将不良生活方式对预期寿命的影响转化为具体风险比,以此量化评估人群的衰老速度。
研究者按照目前英国人群死亡率进行估算,指出35岁人群预期寿命可能再多活55年,即481000小时,接近1百万个半小时。研究者将人群35岁以后每百万分之一寿命,即半小时的生命定义为“微生命”(Microlife)。
#p#副标题#e#
同时,研究者基于既往相关研究的数据,建立了《生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用来评估特定的生活方式对人群预期寿命的影响。以微生命(半个小时生命)为一个单位,量化评估人群的衰老速度。
比如我们都知道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损失寿命,可是具体损害程度有多少呢?吸烟有害健康,具体每吸一支香烟对寿命有多大影响呢?《生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对此进行了初步的量化评估,告诉我们每吸20支烟相当于消耗10个单位的微生命,即平均每支香烟损失大约15分钟的预期寿命(既往也有研究估计每支香烟损失11分钟的预期寿命)。推广到其他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生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逐一进行估算,结果是,个体每吸2支烟、体重超重5公斤、每天饮用含酒精饮料2~3罐、连续看2小时电视、吃1个汉堡包就会“丢失”1个单位的微生命。而另一方面,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每天喝咖啡、吃适量水果和蔬菜、坚持锻炼、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获得”额外的1个单位的微生命。
除了生活方式以外,性别、生活年代等因素也对人群寿命有影响,可以被量化评估。《生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以“微生命”为单位,展示了人口统计学等因素对寿命的影响。以性别因素为例,和女性人群相比,身为男性就相当于每天吸烟8支;生活年代因素,和生活在2010年的人群相比,生活在1910年或1980年的人群,分别相当于每天吸烟30支或10支。
“微生命”评估方法的意义
首先,“微生命”量化评估了长期暴露于生活风险因素对人群预期寿命的影响,直观地描述了不良生活方式导致人群衰老的速度,能够对个体进行有效的预警,提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风险因素会“加速”个体老化速度。例如:吸烟者每天吸烟20支(消耗10个微生命),这意味着个体以每天29小时而非24小时的速度冲向死亡。虽然人的生命不确定性很强,很难进行精确量化,但微生命的提出还是有意义的,它能让人群更真切看到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对个人寿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1位35岁的男子为例,如果对他说每天吸2支烟可能会减少1年寿命,他会认为离自己很遥远似乎无关,可如果说每天少活半小时呢?是不是该瞪大眼睛了。如果再告诉他,每天吸两支烟或保持体重超标5公斤状态1天,就可能失去1个微生命,如果他的预期寿命为80岁,那么生活方式中出现以上任何一种风险因素,将导致其实际寿命大致减少1年。他一定会深刻理解吸烟和超重对健康的危害,从此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其次,个体也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生活方式的自我评估,合理调整生活方式。比如,今天吸2支烟,就会丢掉1单位的微生命(少活30分钟);今天摄入足够的水果和蔬菜,就增加1单位的微生命;把每天的活动相加减,就可以知道每天延长还是缩短多少生命时长。如此鲜活直观,说你今天的活动将使你多活3.5小时,感觉如何?是否从此就会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摒弃不良的生活方式呢?
最后,在对公众进行健康普及方面,“微生命”概念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医疗工作者把健康风险转换为客观标准“微生命”,可以使“健康说教”更鲜活。诸如“每天一汉堡,减寿半小时”这样通俗易懂的口号,可以帮助公众深刻地理解不良生活方式等风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从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和“微生命”类似的概念还包括“心功能年龄”(按照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折算的年龄,据此计算,相同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有相同的心功能年龄)、“肺功能年龄”等。推广“心功能年龄”的概念可以促进人群预防心血管疾病,而推广“肺功能年龄”可以极大地促进人群戒烟。
科学而简洁的医学评估工具可以帮助人群量化评估生活风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帮助公众理解和接受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对医学研究和公众健康教育都有重要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张莉、贾玉华)
参考文献:《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12;345: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