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运动机能与生长和认知发展密切相关。在全球青少年中,肥胖和缺乏体力活动的情况一直在不断加剧,因此,明确其对学习成绩的潜在影响非常重要。
芬兰运动与健康科学LIKES研究中心的Marko Kantomaa等开展了一项大型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探讨儿童运动机能是否可以通过体力活动、健康状况和肥胖预测未来的学习成绩。他们的假设是:儿童期运动机能受损会导致青少年期肥胖、缺乏体力活动、心肺功能低下,所有这些又都与学习成绩不理想相关。
该研究纳入1986年芬兰北部出生队列中的8061名儿童,数据包括家长报告的儿童8岁时的运动机能及自我报告的16岁时的体力活动、心肺功能(蹬车运动试验)、肥胖(体重和身高)及学习成绩(分数)。结果显示,体力活动与青少年更高的平均分数有关,而肥胖则与较低的平均分数相关。此外,儿童期运动机能受损对青少年学习成绩的负性间接影响是通过缺乏体力活动及肥胖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心肺功能。结果提示,体力活动和肥胖介导了儿童运动机能与青少年期成绩的关联。儿童期运动机能受损促使了肥胖和缺乏体力活动对学习成绩的负性影响。
从该研究可以看出,低年级时,运动活性低下会使孩子处于不良发展轨迹。超重和肥胖,尤其是过量摄入能量及体脂含量过高,与儿童及青少年的认知和学习成绩呈负相关。另一方面,体力活动可中和由高脂饮食导致的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降低。体力活动可能引起觉醒并降低厌倦,导致注意力集中时间延长。此外,动物研究表明,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及神经递质等的分子和细胞学改变是体力活动对认知和学习产生作用的基础。体力活动对脑健康、结构及功能的积极作用可能尤其有益于记忆和执行能力,这也可部分解释体力活动和学习成绩间的积极关系。(作者:白蕊)
参考文献:《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3;110:1917-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