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3年06月号
医学进展

炎症小体在体内可快速诱导炎性脂质介质表达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在一项研究中意外发现,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炎性小体活化后会产生“白三烯风暴”,后者会导致血管溢漏,并引发小鼠快速死亡。

    通过宿主炎症小体检测微生物产物是先天性免疫监控的重要机制。炎症小体可以激活半胱天冬酶-1 (CASP1)蛋白酶。该酶可以加工细胞因子白介素(IL)-1β和IL-18,并能启动一种被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裂解性宿主细胞死亡过程。

    为了鉴定体内CASP1的新功能,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细菌鞭毛蛋白的胞质清除方法。细菌鞭毛蛋白是NAIP5(NLR家族,凋亡抑制性蛋白5)/ NLRC4炎症小体的特异性配体。研究结果表明,鞭毛蛋白诱导的系统性炎症小体激活能够引起肠道和腹膜腔内血管流体的丢失,导致小鼠快速死亡(少于30分钟)。这种反应取决于炎症小体的组分NAIP5、NLRC4 和CASP1,但不依赖于IL-1β或IL-18的产生。相反,炎症小体活化在数分钟之内会导致一种“类花生酸风暴”,这是一种信号类脂的病理性释放过程,包括可以快速导致炎症和血管流体损失的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环氧化酶(前列腺素合成中一种重要的酶)缺失小鼠对由鞭毛蛋白或炭疽致死毒素引起的系统性炎症小体活化的这些快速病理学效应具有耐受性。炎性体依赖的白三烯的合成是由固有腹膜巨噬细胞中胞质磷脂酶A2的活化介导的,这些腹膜巨噬细胞激活后,可通过上调白三烯合成酶表达,产生大量白三烯。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认为,白三烯是一种先前未被认识的、细胞类型特异性炎症小体信号输出标志,并伴随明显的生理学结果。(作者:刘荣军)

参考文献:《Nature》2012;490:107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