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观点
2012年08月号
医学进展
医生日记

科研成果开放的春天

    数字革命又迎来了一个牺牲者。创建于1889年的柯达(Kodak)公司,一直以来提供非专业的照相器材,在2012年1月宣布破产。2012年4月3日,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宣称,柯达公司看到了数字革命的来临,但没有及时地改变以往的运营模式,最终导致百年品牌轰然倒下。

    另一个家喻户晓的名称,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创始于1768年,宣布不再出版印刷版本,现在主要聚焦于网络在线版本。这些难道是由于它的竞争者——免费的维基百科(Wikipedia,创建于2001年)的快速成长而被其挤出市场的前奏曲?

    如果是,报纸可能就会成为继柯达和百科全书之后的下一个被牺牲者。在美国,今年已经是报纸业萎缩最快的一年,每个月它们的英国版都会被删减。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目前还无法找到在财政方面可以维持的在线商业模式。创建于1785年的《时代》(the Times)周刊,在2010年引入了在线访客收费的模式后,访客数量急剧下滑,直到现在还没有恢    复(www.alexa.com/siteinfo/timesonline.co.uk)。正是基于此,现在世界上最大访问量的新闻网点是免费的Huffington Post(创建于2005年)。

    科研出版物也没有逃脱数字化革命的浪潮,尽管大型出版社还维持着良好的财政状况。去年,世界最大的出版社Elsevier和经济学家(Economist)的年营业收入分别达到了7.68亿英镑(12亿美元)和21亿英镑(2012年4月14日披露)。

    然而,今年这个领域也出现了几个“云”。第一个起始于一个数学家Neil Gowers,他对Elsevier出版社的收费和出版政策不满意。2012年1月21日,Neil Gowers在其博客上(gowers.wordpress.com)宣布,他将抵制Elsevier出版社。他的这种做法鼓舞了一个网站(thecostofknowledge.com),后者表示其他研究者也誓言将采取同样的措施。在三个月内,已有超过1万名研究者公开表示将不再订阅Elsevier出版社的科研期刊、接受出版社的委托或者承担这些科研期刊的编辑工作。在一个月的联合抵制期内,Elsevier出版社退出了它一直支持的“科研工作法案”(the Research Works Act),这是一项激进的出版物公开壁垒。这项美国法案若获得批准将改变策略,要求所有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的研究论文必须对国家医学图书馆的网站(PubMed Central)免费公开(BMJ 2012;344:e1469)。

    Elsevier出版社否认此举与研究者的联合抵制行为有关,但这没有阻止人们就“科研春天(academic spring)”这个话题的争论。拿它与发生在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之春”进行比较是难以想象的:去年发生在阿拉伯的暴动是由个人的长期不满言论开始的,随后这些不满被社交媒体成倍地放大。

    了解时事的最佳地方之一是美国科学院院报《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电子期刊。今年3月,该期刊出现了以“出版商迂回策略(Publisher Bypass)”为标题的专区,但推动科研论文公开最有力的措施应该是“增加公开免费的多学科期刊”。

#p#副标题#e#

    出版商Peter Binfield首先在该专区中对《PLoS One》期刊进行了讨论。《PLoS One》期刊是一个免费、同行评审的在线出版物,主要报道所有科研学科的研究。《PLoS One》的出版费用由作者来承担,作者每发表一篇论文需支付1350美元(840英镑;1030欧元),因此读者就不需要付费。每年投稿至《PLoS One》出版社的论文大致翻倍,从2007年的2497篇上升至2011年的25867篇。2011年,《PLoS One》期刊共发表了约14000篇论文。Peter Binfield指出最近有15个期刊在试图拷贝《PLoS One》模式。

    在专区中被讨论的另一个期刊是《eLife》,一个可以公开获得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研究信息的期刊。它是由the Wellcome Trust基金会、霍华德休斯医学中心和Max Planck学会资助成立的。在这三个机构近十年倡导的科研开放之后,最近相关的措施(eLife)终于出现了。新期刊将由科学家编辑,为科学家服务,而且作者不需要支付费用。这种模式不会像《PLoS One》,而像盈利性期刊《Nature》、《Science》和《Cell》一样。

    2012年4月上旬,对Elsevier的联合抵制事件和即将出现的《eLife》共同激起了舆论的关注,英国新闻报纸的评论们广泛支持科研论文的公开获得,一系列相关报道接踵而来:“一个开放和关闭的案例(Guardian)”;“一个受欢迎的竞争爆发(Financial Times)”;“公开的芝麻开门(Economist)”。

    《英国医学杂志》(BMJ)在几年前就开始了科研论文公开:自从1998年将首个全文贴至BMJ网站,现在所有的研究论文都可以在BMJ网站(bmj.com)上免费获得。自2001年起,BMJ的科研论文都可以在美国医学图书馆(Pubmed Central)网站上免费获得。

    BMJ期刊的编辑Tony Delamothe在2012年4月28日出版的《BMJ》上撰文表示:“现在发生的这些事件是否意味着,我们正在迈向科研论文统一公开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很快会知道英国政府和英国科研委员会决定跟随美国的步伐,将强制性要求所有他们资助的科研结果必须免费公开。对于做出这项决定,他们已经犹豫了几年,而之所以犹豫不决,主要是考虑到英国出版商的利益。但是,他们应该知道这个状况不仅消耗经费同样能获得收益:英国大学每年花费约2亿英镑用于订阅期刊和电子数据库,而10%的固定大学费用是由政府负担的(Guardian,2012年4月10日)。

    在新千年的第一年里,BMJ杂志同意向PubMed Central开放。Richard Smith和Tony Delamothe共同认为:在经济压力和广大科研团体的利益诉求下,出版商的反对是不会成功的(BMJ 2001;322:1.)。经济压力或广大科研团体的利益诉求都没有促成革命性的改变,反而是数字革命提供了更“便宜”的途径,创造了作者和读者之间新的相通方式。除非传统出版商能够及时、准确地应对数字化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否则柯达和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会多一个新伙伴。

    我国的医学杂志也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影响因子分数不高。我们这些“中华牌”医学杂志是否也应考虑下一步的举措,否则将只是一些没人欣赏、医院的升职称工具而已。

(作者:王敏骏、沈颖)

参考文献:《British Medicine Journal》2012;344:30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