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2年08月号
医学进展
医生日记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主要临床事件之间相关性随季节变化

    除了能影响钙和骨代谢之外,维生素D还具有很多其他的生物学功能。动物实验显示,1,25双羟维生素D(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能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抑制异常细胞的增殖。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除骨折外,维生素D缺乏还可能会增加冠心病、癌症和全因死亡的风险。

    血循环中的25-羟维生素D能反映出皮肤合成和饮食消耗的总体维生素D摄入,其水平常被用来定义维生素D是否缺乏。目前临床中的血清25-羟维生素D目标水平主要是作为代表骨和矿物质代谢的中间标记物,并不能完全代表其他慢性疾病的水平,也不能反映出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季节性变化。此外,不同的专业机构制定的25-羟维生素D目标水平也有明显差异,医学科学院(Institute of Medicine,IOM)推荐为50nmol/L(20ng/mL),而其他专业机构和专家委员会推荐为75 nmol/L(30ng/mL)。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Ian H de Boer等长期随访(1992年〜2006年)了心血管健康队列研究中的1621例居住于社区的白种老年人,以评估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复合终点(即主要临床病变事件,包括髋骨骨折、心梗、癌症和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发现,在平均11年的随访期内,共有1018例老年人达到复合终点,其中包括137例髋骨骨折、186例心梗、335例次癌症和360例死亡。分层分析显示,25-羟维生素D与复合终点之间的相关性会因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低于季节特异性Z分0.54分的25-羟维生素D水平能更好地鉴别出患者的复合终点的发生风险。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的25-羟维生素D季节性水平分别为43、50、61和55 nmol/L。

    该研究认为,与临床主要病变事件相关的血清25-羟维生素D阈值水平在50nmol/L(20ng/mL)。(作者:王敏骏)

参考文献:《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012;156:627-634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