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年前,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提出了一种理论——每个人都会比较自己和他人的投入及所获报酬,如果自已从工作上所得到的报偿与其对工作的投入是公平的,就会产生满足感。这就是“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五十年后的今天,一群挪威研究人员第一次为这一理论从神经层面提供了证据。
由
挪威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Alexander
Cappelen等开展的这项神经经济学研究第一次应用神经成像技术探讨了大脑对收入的反应。挪威经济学院47名男性学生参加了该试验。试验分为两个阶
段:在扫描前阶段,参试者分别工作不同时长,有60分钟、30分钟、90分钟,工作是录入数据或者装信封,时薪标准为500挪威克朗(Norwegian
kroner,NOK),但他们的最终所得却不一定能按时薪计算;在神经元扫描阶段,参试者按照工作时间总和120分钟、收入所得总和1000
NOK进行配对,研究人员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检测在不同的分配所得下,参试者的脑部怎样应答,着重看纹状体的反应。这是因为纹状体是大脑情绪回路的关键组成部分,在行为的
刺激及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关乎偏好及道德选择。
这项研究探讨
了配对的参试者在总收入固定的情况下,面对他们之间不同的收入分配,参试者如何反应。研究发现,自己的收入增加以及相应的别人收入减少都会激起参试者纹状
体BOLD(blood-oxygen-level–dependent)应答增强。研究还发现,参试者非常关心收入与劳动付出是否成比例,当收入与劳动
付出不成正比时,纹状体的血流动力学出现了明显改变。相反,这项研究未发现有证据表明参试者不喜欢收入不均。对此,研究人员解释道,当靠劳动赚钱时,收入
是否平等一致就不那么重要了。
这样的结果很令人吃惊,因为这项研究开展于一个北欧国家,而这是全世界最注重平等的国家。该研究提示,对分配所得的看法在大脑奖赏系统中有其神经基础,并且对于不均等,人们能够区分其是否公平。(作者:白蕊)
参考文献: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4;111:15368-15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