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5年07月号
医学进展
有争议的话题
医学里程碑

TLR10通过与TLR2二聚化实现抗炎效应

作者:李秋实

免疫细胞对入侵微生 物的高度保守分子结构的识别是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进行的,其中主要是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家族。在人类中,TLRs家族已经发现了10个成员。一般而言,TLRs与特异配体相结合,导致促炎介质如细胞因子和趋化 因子的产生。TLR10就是TLRs家族中的一员,因为其配体和功能至今尚不明确,被认为是一种孤儿受体。

在近期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篇文章中,来自荷兰拉德伯德大学医学中心的Marije Oosting等人对这一蛋白的核心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TLR10是一个主要起抑制作用的模式识别受体。

研究人员发现,用拮抗性抗体抑制TLR10的功能可以增强促炎因子,如IL-1β的表达,这种增强在细胞暴露于TLR2配体后最为明显。用pam3CSK4刺激外周单核细胞后抑制TLR10, IL-1 β的表达量为2065 ± 106 pg/ml,而添加非特异性IgG抗体后抑制TLR10,IL-1 β的表达量则为1043 ±51 pg/ml。

已 知有几种机制介导了这种调节作用:首先,共转染TLR10的细胞可以与TLR2形成二聚体;其次,TLR10可以产生抗炎细胞因子IL-1Ra。将 TLR10抗体交联后细胞无法产生IL-1β,也无法产生其他的炎性因子。更重要的是,TLR10多态性的携带者产生TLR2配体的能力大大增强,体现为 IL-1 β、TNF- α与IL-6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呈基因剂量依赖模式。

TLR10的 调节作用较为复杂,至少涉及几种机制:TLR10可以与TLR2竞争结合炎症因子,也能诱导抗炎细胞因子IL-1Ra的活化。用TLR2激动剂处理后,表 达人TLR10的转基因小鼠的细胞因子的表达量降低,TLR10通过多种方式对TLR家族的其他成员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有关TLR10的研究仍有 广阔的前景。(作者:李秋实)

参考文献: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4; 111:E4478-E4484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