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乡
2015年07月号
医学进展
有争议的话题
医学里程碑

我的“地下工作者”岁月

作者:刘付星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

俗语说的好,“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但凡不是必须,少有人会愿意远走他乡。但是,外出进修是个例外,特别是医者,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段难忘的经历。

2010年,我离别家乡,到北京进修半年。虽说日子不长,但春去秋来,远离亲人,也是人生难得的一次旅行。只是旅程独行却不寂寞;陌生的环境,独自面对少了胆怯,成熟的年龄又体会了一次青春之歌。

四月底的一个 清晨,我自己一人挤出北京西站,打车顺利到达友谊医院,在医务科完成了各项手续。我的住处被安排在医院进修生宿舍,于是我独自拉着行李,一番波折后找到了 地方。宿舍离医院很近,上下班十分方便。不尽人意的是宿舍在地下二层,虽然很干净,但是比较潮湿。既来之,则安之,从此,我的“地下工作者”的生活开始 了。

宿舍大约20 来个平方,三张床,上下铺,已经有三人居住。一位姓张,20来岁,在医院实习;一位姓何,来自内蒙,进修急诊;另一位姓汪,进修肝胆外科。过了两三天,我 们彼此相互熟悉后,关系就亲近起来,甚至像大学生一样排定了兄弟座次,开始称兄道弟。早饭和午饭大家各自为战,因为时间较短。晚饭则凑齐人后才开始,或去 医院餐厅,或至外面小餐馆。久而久之,周围的大小餐馆哪家实惠就清楚了,最后只去两三家,就连饭馆老板也都熟悉了。进门后不用说,一会儿常吃的饭菜就端上 来了。

到了6月份,世界杯给本来炎热的夏季又增添了许多“热”量,我们不顾浑身臭汗,守在走廊里唯一的一台电视前评谈呼喝,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期,年轻了许多。这时,地下室的面目变更 加“狰狞”,潮湿和闷热使人寝食难安,就连天花板悬挂的风扇吹出的风也是热的,于是冰镇啤酒便成了防暑佳品。在那些热得难以入睡的深夜,如果有个人说一句 “有一瓶冰镇啤酒多好啊”,其他几个便积极响应,各自分工,不一会儿就分别拎着冰镇啤酒和简单的袋装咸菜回来了。不用杯子,一人一瓶,谈着生活,发着牢 骚,不一会,几瓶酒就被消灭,我们暂时凉爽了许多,趁此赶忙倒回床上,昏昏睡去,直到第二天门外的脚步声把我们叫醒才匆匆洗刷,甚至顾不上吃早饭,一溜小 跑上班去。就这样,在他乡的日子里,我生活的森林中又多了几棵茁壮成长的友谊之树,在炎热的季节给我带来凉爽。

日子像小河里的流水不停地向前流淌。通过繁忙的工作和学习,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对照以前的工作,有了“还可以这样”和“原来是这样”感叹和惊喜。其中的一件事,我至今仍历历在目。

我进修的科室的科主任姓张,是国内赫赫有名的专家。一天下午,住院总通知每一位主治及以下的医师,包括进修及轮转医师,晚上主任要讲课,务必参加。我满口答应着,心里却不以为然,以为也就是一般的业务学习,马马虎虎就结束了。真正开始后,我心里不知不觉升起许多赞叹。

学习的内容是耳部解剖,完整的标本摆放在台上,旁边准备好了显微镜,各种器械包括电钻也一一齐备,简直就是在做手术,足以看出主讲者的认真。

正式开始了, 张主任首先结合手术,讲解切口的位置选择,然后才动手。切皮,分离,取筋膜;到达骨表面,显露解剖标志;应用电钻磨开鼓窦,进入鼓室;辨清听小骨,最后直 到内耳。每到重要和关键地方,张主任首先讲解,再动手操作,遇到解剖标志和重要结构,他会停下来让每个人到显微镜前观察,直至你理解辨明为止。轮到我时, 我的心里除了激动,还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这种感觉把我“寄人篱下”之感一扫而空。

不知不觉中, 讲课结束了,已经晚上9点多钟了。张主任看了看大家,让大家继续观摩标本,自己却走出去打了个电话。不一会儿,他回来了,让大家畅所欲言。大家问了几个不 太明白的问题,十几分钟又过去了。这时,外面来了两个小伙子,送来了饭菜,原来刚才张主任给大家订饭去了。他坚持付完钱并开玩笑说:“我现在挣钱比你们 多,当然由我来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等吃完饭,把现场收拾好。”说完后,才急匆匆走下了楼梯。回到地下室,我把这件事告诉了舍友,他们也纷纷称赞。德 高为师,今日才解其中之意。

北京其实没有 特别出名的自然景色,却有着许多规模宏大的人文景观,譬如长城、故宫,数不胜数。周六下午和周日休息,同室的舍友大都有自己的事情,一块出去闲逛的机会不 多。我喜欢看书,北京图书大厦成了常去的地方。返回时也不乘车,索性一个人溜达着往回走。路上走走停停、缓缓急急,全凭个人心情。国家大剧院、天安门广 场、天坛公园、王府井大街也留下了我的足迹。

北京的文物建 筑很多,不经意间转过一个街口,眼前就会出现一座雕梁画栋的门楼,说不准就是什么门。这诸多宫、馆、院、门,材料用的都是差不多的砖瓦,不同的是各自凝结 和承载着不同的历史和故事。游玩这种景点,要用耳仔细聆听,哪怕是野史轶事;要用心去体会,透过老去的泥土砖瓦,品味内里的历史和文化。

时间的脚步坚定地越过盛夏,到达深秋。离开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在回返的当天早晨,我早早起床,完成期盼已久的心愿——参 观毛主席纪念堂。早就计划了,但之前时间都不凑巧。我匆匆赶到天安门,随着长长的队伍缓慢地移动了3个小时,终于踏进了伟人安息的神圣之地的大门。没有喧 哗,一片寂静,心中却是翻腾不已。远远瞻仰着伟人的身躯,面容虽然看不清晰,但既往心中高大的形象这时才深深地刻在心里。

时间总是冷酷无情的。它丝毫不考虑离别之人的感受,无情地驱赶着我。离别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告别了好友,登上回乡的列车,在他乡的生活终于结束了。但当列车的汽笛响起时,在列车启动的一刹那,我的眼角却不争气的湿润了。别了,我的“地下工作者”岁月!

哦!再见了,我的师友!我的又一波翻起的青春浪花!

在他乡,青春之歌再一次嘹亮。

在他乡,成熟的步伐更加稳壮。

在他乡,有温暖在侧,他乡亦是故乡。

在他乡,有温情包绕,他乡也是家乡。

在他乡,有硕果结成,他乡丰美你的渴望。

在他乡,留记忆永存,他乡甜蜜你的梦乡。

献给在他乡学习和生活的人们。

(作者:刘付星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