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观点
2015年02月号
医学进展
有争议的话题
医生日记

从治到防——“4P”医学

作者:王敏骏、费正弦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 界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期望寿命也明显提升。然而,在人类面临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等疾病不断进 入我们的视野。曾经我们谈癌色变,糖尿病这种慢性病长期起来都被认为是“富贵病”。我国糖尿病患者比例为13%这一数据公布于众,这些传统观念也逐渐改 变。因为这些疾病似乎不分贫富贵贱,俨然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威胁。然而,我们注意到,这些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环境污染,由于不良生活习 惯、不健康饮食、精神压力所共同导致的疾病发生率都在迅速增加。

曾有观点认为 “疾病是治不完的,也是治不好的”。这一观点虽有夸张和悲观的成分,但是也提醒我们,医疗模式的着眼点不仅仅是“治”,还应该在于“防”。因为,许多慢性 疾病与平时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有关。那么我们就不由想到,对于生活方式的干预,是否能够有效预防一些重大疾病呢?

随着预防医学 的不断演进,被称为“4P”医学的模式逐渐浮出水面并受到人们的重视。“4P”医学模式更加强调人的主动性,强调日常生活行为对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性,从 而强化对个体生活行为的干预以达到预防疾病、控制发展的目标。“4P”医学也是个性化医学。因为,复杂的疾病是多个因素综合的结果。每一个病人的疾病,其 背后都有不用的原因。如果套用托尔斯泰的名言,就是“健康的人都一样,而不健康的人则各有各的原因”。下面,我们就介绍一项来自美国的“4P”医学。

“4P”医学 是指:医疗保健具有可预测性(predictive)、可预防性(preven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 (participatory)。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系统生物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system Biology,ISB)的主任Leroy Hood总是与人津津乐道他的4P医学。他认为,当今的医学主要是在疾病症状的驱使之下开展的一系列非频繁性的干预措施。Hood坚持认为,应当充分利用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生物标志物,在疾病形成之前就纠正它,以实现较为连贯的医疗管理。

2014 年,Hood开始进行首个大型研究,以验证他的想法。这项为期9个月的前期研究被称为百人健康计划(Hundred Person Wellness Project),将会密切监测100例健康个体的身体状况,定期向他们提供反馈,并且建议他们改变生活方式(例如:改变他们的饮食或睡眠习惯)。 Hood的研究团队将会使用一整套诊断性检查技术,来追踪这些行为改变对于受试者健康的影响。

虽然这项研究 违反了试验设计的很多原则:未采用盲法,也没有随机化,甚至还缺乏一个对照组,然而,Hood却坚信这项研究足以打破传统的医疗行为。Hood表示,“我 们希望谱写出一整套系列的故事,能讲出这些受质疑的机会是如何改变个体健康的,或者让他们懂得如何来避免疾病。”

如果该前期研 究达到了预期效果,那么这项研究将会再拓展数个阶段,直到能对10万例受试者连续监测超过25年。ISB计划将收到的私人捐款支付给最先参与研究的100 例受试者,每人预算大约为一万美元。Hood希望,由于规模经济和诊断技术快速变革,未来更大型研究能够大幅度削减相关费用。但是他也承认,这项需要整整 一代人努力的研究或许会花费数亿美元,因此,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挑战。

虽然该试验只是刚刚进入前期阶段,但是却开展得非常周密。ISB将会在研究开始时对每个参与者进行全基因组测序。Hood表示,在后期,研究团队还将会检测表观遗传学:可反映出环境暴露的DNA甲基化和其它修饰。但是,这对数据收集而言仅仅是冰山一角。

受试者被要求 戴上一些能够持续记录其体力活动、心率和睡眠模式的数码设备,这些监测数据将会定期地上传到研究所的系统。每三个月,研究人员就会收集受试者的血液、尿 液、唾液和粪便。他们对唾液和尿液样本中的五个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粪便样本进行测序,以追踪肠道内主要微生物的生态学情况。血液化学指标的筛查不仅仅 包括胆固醇和葡萄糖等常规检测指标,还包含了20个不常见的监控指标,例如可反映高水平炎症反应的C反应蛋白。Hood表示,他的研究团队还将检测100 多种器官特异性蛋白,在小鼠模型和细胞模型中,这些蛋白均是代表机体从健康转为疾病的敏感性标记物。

这项研究的重 点是,在疾病症状出现前检测出机体由健康转为疾病的征兆,从而做出积极的响应;而这就是4P医学的关键所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受试者(大多数是由社会媒 体邀请而来的西雅图地区居民)将有权获得他们的个人数据“云”。有些人将会接受足够的科学训练,以便根据文献来解释他们自身的数据。但是,Hood希望大 部分人能够依靠ISB提供的健康辅导和家庭医生来解释这些监测结果,并推荐医学治疗方案或改变饮食、行为习惯的建议。

密苏里州圣路 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科学部门的负责人Graham Colditz表示,这项研究最令人吃惊的是每三个月就对其中一些监测标志物进行重复检测。Colditz曾经以首席研究员的身份负责护士健康研究 (Nurses’ Health Study)项目;该项目采用两年一次的问卷调查形式,对美国的12万多名护士的一部分进行了为期37年的随访,期间还收集了一次脚趾甲剪下物以及两次收 集了部分护士的血液样本。

但是,一些研 究者指出,如果在研究期间内向所有的ISB研究受试者都提供结果反馈,并促使他们改变行为习惯的话,那么研究者们就难以推断出哪些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哪些 是无效的。Colditz认为,由于该研究缺少未接受个性化健康指导的对照人群,而且需要分析的数据流过于繁杂,Hood的研究团队可能很难从浩瀚的数据 中找到真实的信号。

Hood承认 可能存在这些问题。但是,他反驳道,现有的临床试验系统是“完全失败的”,因为它无法控制人们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他补充道,百人健康计划已经认识 到这些差异是至关重要的,并且会把每个受试者当成独立的个体来进行试验。他说:“我们能够非常仔细地追踪每个人的身体状态,并观察到他们如何反应。”

加利福尼亚州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系统医学的主任Atul Butte对Hood的观点表示支持。他指出,这种形式的创新型研究可能会捕捉到疾病发生的最早期信号。“他们可能无法证明所有的受试者都可以在某一种特 定方式中获益,但是他们可能会显示出所有的受试者都可以在个性化的方式中获益。”

然而,一些研究参与者可能也有过一段与Larry Smarr相类似的经历。Smarr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名计算机科学家,也是“自我量化(quantified self)”运动的早期发起者之一。14年以来,他定期监测自己血液和DNA生物学指标,而最近又新增了粪便样本的检测。针对监测结果,他加强了体育锻炼,并且彻底改变了自己的饮食习惯。这种被高强度的自我监测的生活给他带来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收益——成功减肥11公斤。

但 是,Smarr也表示,他发现自己的免疫系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过度激活,并且肠道中也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微生物生态。他肠道内的微生物大约10%是大肠杆 菌,而健康人体的平均比例只有0.06%。医生告诉他,他患有迟发性克罗恩氏病,而他怀疑这可能是由于他改变了饮食习惯所导致的。

Smarr指 出,他还是很愿意参加ISB研究的,因为他希望能把自己的消化系统调整回正常状态。Hood表示,目前还剩余少数名额,欢迎Smarr能参与进来。 Smarr表示,“我65岁了,因此我很怀疑我是否能够再活25年”来亲眼看到这项长期随访研究的结果。“从另一方面来说,从数据库中能看到我的身体越来 越坏,这或许也是一件好事。”

(作者:王敏骏、费正弦)

参考文献:Nature 2014;506:144-145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