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急性肾衰竭也被
称为妊娠相关急性肾损伤,是怀孕期间一个潜在的、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主要风险因素包括慢性高血压、先兆子痫、产后出血、产前出血、败血症和其他感染。
在过去的50年里,发达国家由于产科护理的改善、终止妊娠合法化和相关感染的减少,产科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已大幅下降。然而,近几年,美国和加拿大的产科
急性肾衰竭发生率又有所上升。
为确认产科急性肾衰竭是否由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或其他因素引起,研究人员在加拿大(不包括魁北克省)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他们从加拿大医疗信息研究所获取了2003年~2010年间所有住院产妇的信息,使用ICD-10诊断标准来确定急性肾衰,使用Logistic回归法来确定各风险因素的变化是否影响产科急性肾衰竭的发病率。
结果发现,2003年4月至2009年10月间共有219万余产
妇住院分娩,产科急性肾衰竭病例发生了502例次,每一万名产妇的急性肾衰竭的发病率由1.66上升至2.68,增加了61%,对产后出血、高血压和其他
危险因素进行调整不能减少这种上升趋势。产科急性肾衰竭在时间上的增加趋势仅限于有妊娠高血压的产妇(调整后的增加值为95%),且在有蛋白尿的妊娠高血
压产妇中该趋势更为明显(调整后的增加值为171%)。没有妊娠高血压的产妇急性肾衰发病率没有显著增加(调整后的增加值为12%)。
产科急性肾衰竭的发病率增加仅限于妊娠高血压尤其是有先兆子痫的产妇,需进一步讨论先兆子痫产妇发生产科急性肾衰竭的原因。临床医生在治疗先兆子痫的孕妇时,需仔细监测孕妇即将发生肾功能衰竭的征象,并采取适当措施以进一步降低肾损伤的风险。(作者:仇正虹)
参考文献: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14;349:g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