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
2009年05月号
卷首语
医学进展
有争议的话题
在他乡

读者来信和编者回答

读者来信1

《康复生命新知》杂志2009年第二期,与疾病共生存一文提到:在十几万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不断地追求战胜疾病、实现长寿的梦想,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逐渐意识到了能力的局限。人们努力地同各种疾病作斗争,尝试着各种自然界可获得的物质,缓解痛疼、发热等症状,挣扎着与疾病格斗,但多以失败而告终,以早亡而进入尾声。

这些观点并不符合科学医学史观。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正是由于科学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力量对比。现代医学,特别是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使我们与疾病的斗争变得更有把握。我们应该满怀信心,战胜疾病。

(钱桐荪)

 编者回答

    尊敬的读者:

与疾病做斗争持续了近四千年,人类祖先的目标是消灭疾病。祈求上帝,寻找神草,制作疫苗,合成药物,靶向治疗等等手段,让我们巧合地消灭了一个敌人(天花),其他的战役均以人类失败而告一段落,如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及疟疾的共同努力没有达到预定目标。

而随着人口的增多,年龄的老化,行为的多样性(同性恋),对自然的进犯,对生物链的破坏,贫富差别的扩大,医疗及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以及战争等改变,我们面临的敌人日益增多,新的疾病层出不穷,老的疾病不断变异,人类应接不暇。

与我们的敌人共生存虽然无奈,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如果把心态放平,冷静思考,我们会把期望值降到科学的实际水平,不祈求得到神奇的子弹,而是摸索神奇的策略,不追求将疾病消灭,是将他们控制,在不断深入了解病理生理过程中,寻找有效的控制病情发展的方法。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慢性肾病的治疗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在消灭敌人之前,必须要保存自己。据美国统计,医疗差错及过度治疗是所有意外死亡事故中占比例最高的,超过了车祸。首先避免伤害(First, do no harm),是希腊先知为医务工作者定下的祖训。因此,在接受无法消灭疾病的痛苦中,要改变思维方法,用良好的心态,合适的医疗手段控制疾病,不给病人造成医疗伤害,与疾病共生存。万万不可发生手术成功了,但病人死掉了的黑色幽默,避免疾病及治疗不当导致我们早亡,而是由我们控制疾病,与疾病共生存,最终将疾病带进坟墓。

(肖飞)

读者来信2

《康复生命新知》杂志2009年第二期,卷首语中提到:研究显示,99%的已发表的生物医学研究是科学垃圾,而剩下的1%的文章,绝大部分没有应用价值,被后人遗忘。因此,仅有不到5‰的研究对生命医学的进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该论断有些过于夸大其辞。虽然在医学科学研究上存在许多论文的造假,但并不等于99%已发表的论著都是科学垃圾。相信绝大多数的学者和临床医师是诚实地进行科学研究的。

(钱桐荪)

编者回答

尊敬的读者:

科学研究的规律提示我们,有价值的科学发现如同金子,同大量的沙子混合在一起。科学研究的文章是科学发现向公众展示的载体,每月以数万篇的速度发行,但对人类、社会及自然有重要价值的文章寥寥无几,闪光的金子很难觅得,这是正常的规律。

试设想,每年数十万篇文章中,若0.2%有重大价值,也可达到数百篇,是个可观的数字。但是,在我们每年的观察中,真正有价值的文章不过数十篇。哈佛大学的老校长曾说:我们的现有知识10年以后一半是错误的。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许多我们目前认为有价值的文章,很快失去了光芒,成为了科学垃圾。反之亦然,也有极少数的金子被埋没了,日后在沙堆中被人们捡出,终于发光,典型的例子是青霉素的发现及发展历程。但是,与前者失去金子光芒的例数比较,重新发光的机会少之又少,许多有价值的科学发现被知识及眼光局限的审稿人扼杀了,根本没有机会发表。因此,仅0.2%发表的文章对人类有价值的观点是有依据的,也是相对客观的。没有价值的文章包括读者提到的造假行为,但不局限于此。

(肖飞)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