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3年04月号
医学进展

盲鼹鼠不患癌的秘密

    盲鼹鼠是中东地区一种常见的生活于地下的小型啮齿动物,其寿命可达21年,而且终身不会患癌。在啮齿类动物中,只有盲鼹鼠和裸鼹鼠这两种生活在地下的动物不会患癌。

    为了揭示盲鼹鼠的抗癌秘密,美国罗切斯特大学、Roswell Park癌症研究院和以色列海法大学的研究人员检测了来自两种盲鼹鼠——犹太山盲鼹鼠(Spalax judaei)和戈兰高地盲鼹鼠(Spalax golani)的成纤维细胞的体外生长情况。结果发现,这些离体细胞一开始增殖活跃,但是在分裂了7次~20次以后,培养的细胞开始分泌干扰素β,并在接下来的3天内出现大量细胞坏死。当利用SV40大T抗原完全封闭p53和Rb两种抑癌蛋白后,上述细胞坏死现象则不会发生。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推测,盲鼹鼠之所以不患癌可能与细胞保护性“自残”机制有关,即当正常细胞向癌细胞转化后,癌细胞分裂至一定程度后便会启动细胞“自杀”程序——分泌干扰素β,后者不仅能够杀伤癌细胞,而且能够杀伤癌细胞周围的邻近细胞。这种抗癌机制可能是盲鼹鼠对地下生活适应的结果。

    三年前该研究团队首次证实,P16基因会导致裸鼹鼠体内的癌细胞对过度拥挤异常敏感,当细胞过度增殖并使生存环境变得拥挤时,细胞便会停止生长。研究人员原本认为盲鼹鼠阻止细胞“恶性”生长的机制与裸鼹鼠相同,但是新的研究却发现这两种鼹鼠的抗癌机制大相径庭。但是,该研究并未阐明是什么因素触发了病变细胞干扰素β的分泌,研究人员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能够找到其中的机制。

    尽管人体内不存在与裸鼹鼠相似的自然抗癌现象,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或靶向药物,让癌细胞主动分泌干扰素β,或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抗癌效果。(作者:刘荣军)

参考文献:《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2012;109:19392-19396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