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6年09月号
医学进展
医生日记

产科医务人员当心寨卡病毒感染

作者:张欣蔚

为人父母者迎来一个新生命自然喜悦,默默奉献的产科医务人员却因为分娩过程中接触到大量患者体液而面临感染威胁。如今恰逢寨卡病毒流行,产科医务人员更应该提高警惕,加强自身防护。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认为,尽管医务工作中的职业性寨卡病毒感染尚无文献报道,但在分娩和生产过程中执行标准防护措施很关键,包括认真洗手、穿戴个人防护设备、注意呼吸卫生、重视咳嗽礼仪、严格安全注射以及彻底消毒患者接触过的物品等等。

孕妇在非复杂性阴道分娩过程中的平均失血量约为500mL,足月分娩时的羊水量通常在500mL以上。许多寨卡病毒感染者的体液中都检测到了寨卡病毒,包括血液和羊水,提示任何从事产科工作的医务人员都有可能受到寨卡病毒感染,提前做好预防措施绝非小题大做。

患者感染寨卡病毒后可能毫无症状,所以医务人员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松懈,不可一时疏忽就忘了标准防护,但可以根据暴露水平来保护自己。在羊膜完整、宫颈尚未扩张时为孕妇做阴道检查戴好手套就够了,如果是人工破膜或放置宫内压导管则需要准备口罩、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水工作服。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麻醉师在插管或鞘内注射时戴好口罩和手套,如果在操作中可能接触到孕妇体液,就要增加防护措施。事实上,手术室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应该采用同样水准的防护措施。

健康人在无防护前提下不小心溅上了患者的体液应该向医疗机构报告并筛查寨卡病毒,以便酌情采用更严格的安全措施。(作者:张欣蔚)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6; 315:1939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