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Peter J. Kudenchuk等人在北美开展的一项随机双盲试验显示,由休克难治性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引起的院外心脏骤停用胺碘酮治疗并无优势,和利多卡因、安慰剂相比既不能提高生存率,也不能改善出院时的神经功能。
院外心脏骤停多由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引起,每年在北美造成30万例以上的死亡。胺碘酮和利多卡因经常用于治疗休克难治性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可以提高除颤成功率,预防心律失常复发。既往开展的院外心脏骤停对照试验显示,胺碘酮比安慰剂或利多卡因更容易促进自主循环恢复,提高入院时的生存率,但胺碘酮对出院时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
为了填补研究空白,研究者于2012年5月7日至2015年10月25日从北美10家医院纳入18岁以上的非创伤性院外心脏骤停和休克难治性室颤或无脉性室速患者3026例,留置静脉通路,按美国心脏协会指南给予高级生命支持,如果除颤一两次仍不能有效复律,即予血管升压素治疗并按1:1:1入组,随机接受胺碘酮(974例)、利多卡因(993例)或安慰剂(1059例)治疗。主要终点为出院生存率,次要终点为出院时的神经功能改善。
结果显示,胺碘酮组、利多卡因组和安慰剂组的出院生存率分别为24.4%、23.7%和21.1%,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出院生存率未见差异。三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类似。如果心脏骤停发生时有目击者在场,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则比安慰剂更能提高出院生存率,无目击者在场时三组的出院生存率无差别。胺碘酮组比利多卡因组或安慰剂组用到的临时心脏起搏更多。(作者:宫健)
参考文献: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6; 374:1711-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