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6年09月号
医学进展
医生日记

院内心脏骤停按指南处理行吗

作者:张莉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Steven M Bradley等人在美国开展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自2005年修订复苏指南以来,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ventricular tachycardia or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T/VF)导致心脏骤停后,医院内二次除颤时间延迟的比例翻了一番,但生存率并没有提高。

除颤是VT/VF所致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的关键。以前的复苏指南曾推荐连续除颤三次,且两次除颤间隔越短越好,但这样延长了胸外按压的中断时间,患者结局不良。2005年,新的复苏指南根据院外的心脏骤停试验建议每次除颤后胸外按压两分钟。院内的VT/VF患者开始复苏的时间更早,尽快转复心律有可能改善预后,但究竟应该如何权衡除颤频率与除颤间隔时间尚无研究证据。美国每年的院内VT/VF患者有4万例,把握好第二次除颤的时机意义非凡。

为此,研究者利用美国心脏协会的大型前瞻性多中心数据登记系统GWTG-R,调查了2014年至2012年175家医院收治的18岁以上且在三分钟之内除颤两次的持续性VT/VF患者2733例。按两次除颤间隔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早期除颤,两次除颤间隔不超过一分钟;另一组为延迟除颤,两次除颤间隔一分钟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活着出院的比例。

结果显示,共有1121例(41%)持续性VT/VF患者的第二次除颤时间延迟。从2004年到2012年,延迟除颤的患者比例从26%增加到57%。和早期除颤组相比,延迟除颤组的结局更差,恢复自主循环的比例更低(57.4% vs 62.5%),生存时间达到24小时的比例更低(38.4% vs 43.6%),活着出院的比例更低(24.7% vs 30.8%)。校正危险因素后,延迟除颤组活着出院的几率并没有提高(校正风险比0.89)。(作者:张莉)

参考文献: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16;353:i1653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