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测序为基础分析人体粪便的微生物菌落已经把肠道菌群的组成变化和疾病、慢性亚健康状态和健康联系了起来,促进了与疾病有关的微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然而,把微生物监测转化到诊疗实践还面临很多困难,其中一条就是不清楚在一般的健康人中,宿主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为此,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的Gwen Falony等人分析了两项独立的大型队列——比利时佛兰德肠道菌群项目(Flemish
Gut Flora
Project,FGFP,1106例)和荷兰生命线DEEP研究(LifeLines-DEEP,LLDeep,1135例)中的粪便标本,综合其他英美国家的研究(总样本量3948例),一共发现了664个细菌属,其中14个为核心菌属。研究者在FGFP队列的临床病史和问卷调查中发现了69个协变量与肠道菌群组成的多样性有关,这些协变量在LLDeep队列中的重复率为92%。对肠道菌群组成影响最大的单一因素为粪便性状。在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综合效应中,用药史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血液参数、排便习惯、健康状况、体重指数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早期生活事件如出生方式并不会影响成年后的肠道菌群组成。
据估计,西方人的肠道菌群中一共约有784±40个菌属,要对这些肠道菌属进行全面研究至少需要招募40739人。本研究纳入的受试者近4000例,虽未能覆盖所有西方人的肠道菌群,但确定了核心菌群,发现了大量影响菌群组成的协变量,尤其是大便性状和用药史两项重要指标曾被广泛忽略,为把肠道菌群研究推向临床诊治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者认为,要想更好地把握未来的肠道菌群变化趋势,有必要开展更大规模的研究,校正混杂因素,提高论证力度。(作者:邱梅)
参考文献:Science 2016;352:560-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