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残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来自世界各地的社区研究报告显示,这一行为的终身风险为13%~18%。为调查有自残行为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药物滥用、教育和职业的结果,并探索自杀意图是否会影响这些结果,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基于人口的出生队列研究。
研
究人员将英国西南部1991年4月1日~1992年12月31日间出生的14062名活产婴儿纳入研究,并在这些青少年16岁~17岁时对其发放了
9383份调查问卷,有4855名受访者对问卷进行了反馈,最终有4799份报告被纳入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18岁时使用临床访谈表评估心理健康问题(抑
郁和焦虑)、自我报告药物滥用(酒精、大麻、吸烟和非法药物),16岁和19岁时的受教育程度,19岁时的职业,以及21岁时的自残行为。
结果显示,曾经在16岁出于自杀意图有过自残行为、相比非自杀意图的自残行为的青少年,前者将来患精神疾病、再次自残、滥用药物的几率更高。此外,有19%的青少年在16岁前曾有过自残行为,这些青少年占19岁时非学生、未工作、也没有在接受培训(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or training,NEET)人群的24%;占18岁时有药物滥用问题人群的35%、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人群的40%。与没有自残行为的青少年相比,有过自残行为青少年的良好结局(没有心理问题、没有药物滥用问题、不是NEET)比例减少了一半(59% vs 28%)。心理问题、未来再次自残、药物滥用等在曾有过自杀意图自残的青少年中发生率最高,在未曾自残的青少年中发生率最低。受教育程度也是曾有自杀意图自残的青少年最低,NEET在没有自杀意图自残的青少年与未曾自残的青少年中数量相当,但在曾有自杀意图的青少年中数量较多。
自残的青少年在成年早期似乎更容易有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有自杀意图的自残青少年风险更强,但那些没有自杀意图的自残青少年的结果也不好。这些发现强调了对自残需要尽早的诊断和治疗。(作者:仇正虹)
参考文献: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14;349:g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