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学会杂志》近
期发表文章指出,在轻度和重度足月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更低温度、更长时间或两者兼有的治疗组与温度控制在33.5℃、持续72小时治疗组相比,新
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死亡率并没有显著降低。该研究结果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和未来试验设计提供了指导。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的脑部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会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本症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并且是新生儿神经发育缺陷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有研究发现,将温度降低至33.5℃并持续72 小时,可以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死亡率或致残率降到44%~55%。在动物模型中亦证实,更低的温度、更长的时间可以保护神经系统。
近期,研究者
SeethaShankaran
MD等开展随机临床试验,观察比较患有轻度和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产新生儿分别接受更低温度、更长时间(32.0℃,120h)或低温下限为
33.5℃、持续时间为72h治疗方案的疗效。364名患儿被随机分入33.5℃/72h组、32.0℃/72h组、33.5℃/120h组和32.0℃
/120h组。以18~22个月死亡率和致残率为主要观察指标。
结果发现,各组的死亡率分别为7%(7/95)、14%(13/90)、16%(15/96)、17%(14/83)。在安全性方面,除了120h组出现1%的严重出血发生率以及72 h组3%的严重出血发生率(RR,0.25)外,其他安全性统计均无显著差异。
该研究结果表明,在轻度和重度足月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更低温度,更长时间或两者兼有的治疗方案与温度控制在33.5℃、持续时间为72小时的治疗方案相比,并不能进一步降低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死亡率。(作者:张莉)
参考文献: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4; 312:2629-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