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血液》杂志近期发表文章指出,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有望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是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的最主要的排斥反应,是由于移植物中成熟的淋巴细胞被受者抗原递呈细胞活化后攻击受者组织,产生的全身性组织损
伤。GVHD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严重制约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
硼替佐米是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通过阻止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IκBα降解,抑制转录因子NFκB的活性,具有广泛免疫调节作用。既往研究提示,硼替佐米对急性GVHD有治疗作用。
近期,研究者Pai C-CS等在动物模型中使用硼替佐米治疗慢性GVHD,发现动物皮损的临床和病理表现均有所改善。硼替佐米可以降低慢性GVHD中NFκB和 B细胞激活因子(B-cell activation factor,BAFF)的表达,而BAFF是调节B细胞存活和成熟的细胞因子。由于胸腺上皮损伤被认为可导致免疫功能失调,而研究发现硼替佐米可以增加胸腺细胞、提高调节T细胞/常规T细胞之比,这进一步表明蛋白酶体抑制剂在慢性GVHD中有广泛、有益的作用。
研究者同时开展临床试验,使用硼替佐米治疗10例激素难治性慢性GVHD患者。研究发现,硼替佐米治疗慢性GVHD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该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蛋白酶体有望作为慢性GVHD治疗的靶点,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可以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观察硼替佐米治疗慢性GVH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其关键作用机制。(作者:张莉)
参考文献:Blood 2014;124:1551-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