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社会
2015年04月号
医学进展

蓝天何时归来——提高空气质量、缓解气候恶化刻不容缓

作者:高石、沈颖

2014年12月,整个世界的目光都落在了正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的第2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大会上。大会的重点是减少能长期影响大气层的气体如CO2等的排放;同时,也必须对能保持数天或数十年活性的短期气候污染物(short-lived climate-forcing pollutants,SLCPs)如甲烷、炭黑、臭氧等进行及时处理,从而减少它们的排放。

SLCPs排放量现状及预期

1、甲烷

根据预测,到2030年,甲烷的人为排放量将增加25%(每年超过7000万吨)。《京都协议书》已经将甲烷排放纳入管理,然而多数国家仅专注在对CO2排放的管理上。以欧盟为例,环境空气质量指令和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并没有限制甲烷的排放量。欧盟的工业排放物指令也没有将产生甲烷的主要来源——奶牛场包含在内。

2、臭氧

欧盟和美国的空气质量政策在降低极端臭氧浓度方面取得了部分成功。但是,在过去的20年中,欧洲的平均臭氧浓度并没有降低,而且并没有法律限制臭氧排放量,只是作为“排放目标”。美国的臭氧浓度趋势复杂,其随着季节更替而改变。东亚的表层臭氧量则在增加。

3、炭黑

目前,全球基本没有要求报炭黑排放量或测量其浓度的相关法律。根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炭黑排放量几乎不会有变化,因为北美、欧洲、亚洲东北部和东南部,以及太平洋地区炭黑排放量的减少,将被南亚、西亚、中亚,以及非洲排放量的增加所抵消。

治理现状及原因

SLCPs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并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大气中的微粒物质是导致健康损害的主要环境因素,空气污染每年大约造成700万名早产儿死亡。到本世纪中叶,气候变暖、空气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之间的关系将大大增加世界范围内城市的疾病负担。

有研究估计,如果严格减少全球的甲烷和炭黑的排放,到2030年,每年可使240万名早产儿免于空气污染而导致的死亡,并使5000万吨粮食免于臭氧损害;到世纪中叶,全球平均温度的涨幅也会下降0.5℃。通过这样的措施,也可使得本世纪前50年的海平面上升速度下降20%;如果联合治理CO2和SLCPs,到本世纪后50年,海平面上升速度可以下降50%。因此,控制SLCPs和CO2应该齐头并进。根据预测,如果现在立即落实CO2减排措施的话,到2100年,地球温度将上升2℃;如果20年后再减少排放的话,到2060年中期,地球温度就已经升了2℃,到本世纪末的温度也会比现在就减排多升高0.4℃。

然而,目前关于空气质量的立法并不成功。目前的措施到2040年只能阻止200万名早产儿死亡。但是,如果到2030年,甲烷、炭黑和其他空气污染物的浓度能减半的话,大约能使4000万名早产儿避免死亡。

零散的政策使得CO2和SLCPs的联合治理受阻。例如,能源部专注于减少CO2的排放量,而环境部则 致力于提高空气质量。对温室气体的治理在全球已达成共识,相对的,对空气污染的治理则局限于各地的法律。对不同空气污染物的管理都是零散的。不连续的、有 限的空气污染和气候干预政策导致对污染物的控制效果不佳。例如,在欧洲,车辆排放限制立法使得微粒浓度从1995年到2008年下降了45%;与2000 年相比,到2025年炭黑排放量预计将降低90%。然而,随着运输部门的增加,CO2的排放量一直在增长。空气质量也并未得到控制。未受管控的家庭燃烧生物物质取暖导致炭黑排放量增加,预计到2025年将占到欧洲炭黑排放量的80%以上。

此外,相关部门设立的排放目 标也过于宽松。例如,欧盟对2015年之前PM2.5微粒的年排放量的要求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量的2.5倍;目前对PM10的要求则是WHO推 荐量的2倍。如果欧盟能将PM10的排放量控制在WHO推荐的量以下,就不需要进行新的立法了,因为PM2.5的排放量也随之达到了要求。

人们已经开始为减少空气污染 和延缓气候恶化而努力。为了减少短期气候污染物,2012年成立了气候与清洁空气联盟(CCAC)。目前该联盟已包含42个国家、欧洲委员会以及超过50 个组织,其主要目的是减少运输、砖块生产、石油和天然气、家庭烹饪和取暖导致的甲烷和炭黑的排放。自2009年起,北极理事会要求减少炭黑和甲烷的排放, 从而延缓该地区的气候变化;理事会还发表了科学评定北极地区的炭黑情况的报告外。然而,到目前为止,只有挪威设定了减少SLCPs的国家行动计划。

未来的治理措施

不管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改善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的协同行动都是有利的。

1、评估空气污染物的影响

要想有效地减少短期气候污染物的排放,首先要对这些污染物和CO2带来的多重影响、污染物来源、它们在大气层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减少排放的潜力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评估。研究者需明确指出治理空气污染和延缓气候变化对于公众健康、生态系统的好处和费用。

2、跨区域合作

城市和州层面上的协作也非常重要,因为绝大多数城市居民都暴露于空气污染中,全球75%的CO2也是在城市产生的,因此必须跨市政和地区部门来设定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联合策略。例如,鼓励将供热供电发电厂与低功率能力的城市结合起来的气候政策就应该避免,因为这使他们有免于空气质量监管的潜在可能。

按比例增加和协调地方政府的努力和国家政策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北极地区的努力只能取得部分成效,因为北极地区的很多污染都来自于低纬度国家的住宅区和交通部门。

全球化的组织如CCAC、世界气象组织、WHO等应该承担起协调任务。北极理事会成员国应该在国家行动上起领导作用,从而在2015年将举办的下一届部长会议上减少炭黑和甲烷的排放量。欧洲委员会也应该通过设立污染物排放指令来积极限制甲烷的排放量。

3、建立“系统”的治理策略

为了更好地控制SLCPs和CO2的排放量,必须制定一系列的治理政策,使之在整个全球范围内都可以使用,而不仅仅限于城市,也不仅仅是“零敲碎打”,只有这样,控制SLCPs和CO2才能齐头并进。

我国的大气污染现状及治理

自从2013年以来,“雾 霾”成为了我国当之无愧的年度热词之一,国内25个省100多个大中城市被空气污染所困扰。我国的雾霾天气呈现出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污染重等特 点,因此引发了社会对空气污染的普遍关注。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我国已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如《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节能减排“十二五” 规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等。大气污染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也影响着农业、生态系统以及文化遗产。大力整治大气污 染,提高空气质量,缓解气候变化已经刻不容缓。

(作者:高石、沈颖)

参考文献:Nature 2014;515:335-337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