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Mariner的办公地点就在他PhD导师的隔壁,他博士后导师的楼下,然而,他并没有在学院中从事科研。他是Mosaic
Biosciences公司的一位高级科学家。Mosaic
Biosciences公司是一家生物材料公司,致力于开发合成能帮助伤口快速愈合的生物材料。Peter作为该公司的员工,他的实验室却位于科罗拉多博
尔德大学。他们都是该大学BioFrontiers研究所管辖的一部分。在跨学科的基础上建立的BioFrontiers研究所,其目的就在于解决复杂的
生物问题并加强大学科研与公司产业间的联系。
在过去的30年,科研与产业之间的结合越来越紧密。34年前,美国Bayh–Dole法案的出台就是为了鼓励科研人员通过专利来保护自己的科研成果,加强与公司的合作,甚至使自己成为一个创业者。欧洲的相关政策也朝着相同的方向发展。公司越来越多地与大学里的科学家们进行合作,从而获得更高水平的科研发现。一项开展于2007年,对美国获得国立卫生研究院最多经济资助的50家大学的生命科学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的调查发现,只有一半多的受试者表示他们与产业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
成功的大学与产业之间的合作关系需要存在共同的利益、信任感以及良好的沟通。做到以上这几点,那么合作双方都能最大地受益。
许多大学都建立了其校外的研究地点,而一些科研机构走在更前面,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建立了小型公司。BioFrontiers就是大学与产业合作下的一个“试点”。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公司,一切都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旦成功,各合作方都将受益。
如何实现合作
许多大学都通过技术转化、产业上的合作关系、奖学金以及导师关系,将员工、学生以及各公司联合起来。然而,这种依靠外部政策将各方资源集中起来的模式无法激发一些自发的合作火花,例如因共同找到解决方案而产生的喜悦感。合作双方若能在一个地方工作,就能消除大学和产业在空间上的隔阂,也不再需要中介作为中间环节,这有利于激发合作过程中美好的“意外发现”。
大
学里的科研人员更多地与来自于产业的专家接触往往会受益匪浅,因为有产业经验的研究人员对于高通量技术以及商业应用通常有更为深刻的了解。此外,大学里的
科研人员通过与产业的合作可以将他们的科研发现尽快用于救治患者。对于学生而言,可以通过在这些合作型公司中实习获得更多真实世界的工作经验以及工作机
会。而对于这些“年轻”的公司来说,则可以获得使用实验室和关键设备的权限,以及充满激情的科研环境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工作人员。
例
如,Archer
Dx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开发用于癌症治疗的新一代基因测序盒以及软件的公司,在其成立之初,为了降低成本,该公司一直租用BioFrontiers的实验室
并从大学的基因组学机构购买服务。在Archer Dx被另一家大公司收购后,它搬到了另一家更大的学校,但仍招聘了不少之前在这家公司供职的学生。
另
一个大学与产业共同办公的例子是加州理工大学的定量生物科学(BQ3)。该公司促成了两家加州大学衍生公司的成立。其中一家是Caribous
Biosciences公司,建立于位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研究基因工程技术的Jennifer Doudna实验室。Caribous
在成立之初,其办公地点就是在Garage@Berkeley,离Doudna的实验室仅一步之遥。
位于美国阿拉巴
马州亨兹维尔市的一家非盈利的生物技术HudsonAlpha
研究所将主要的投资者、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一些学生召集起来,与一些独立的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新的基因技术。全球生物技术公司ThermoFisher
Scientific收购了该机构成立于2008年的一家新公司,并将这家公司留在了亨兹维尔,以便于近距离接触公司外的其他科研专家。
有序的合作
大学与产业的共同办公当然也存在很多挑战,毕竟大学是纯学术研究的最后一块净土。因此,所有共同合作的领导者、商务代表、大学的管理人员都需要在保护这片科研的“蓝天”前提下进行合作。
在理想的状态
下,共同办公的公司应该得到那些不用于基础研究的基金的资助。最近,BioFrontiers
公司在科罗拉多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易办公室的基础建设基金的资助下,为大学的科研以及当地的公司提供了许多关键设备的服务。而HudsonAlpha则受到
了科学家兼企业家Jim Hudson和Lonnie
MacMillan的大力资助。此外,新加坡的一家机构A*STAR则是受到了政府项目的资助,目的在于提高具有商业价值的研究和发展。
尽管如此,大学仍需
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解决各方利益之间真正的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在知识产权、大学资源的利用、工作时间以及利益冲突方面都设置合理的措施和政策。例如,学
生的学校导师不能同时作为其兼职工作的雇主。这些设立于大学的公司也必须保证参与工作的学生能及时发表完成学业所需的论文。
倾向于开放科研
的公司适合与大学进行共同办公。这些公司要想适应大学校园需要足够的灵活性以及明确性。正如大学需要尽力满足这些公司的目的和预期,公司也需要配合大学的
安排,能够将参与者安排在更为舒适的地方。例如,BioFrontiers实验室的租约都不会很长,一般为6个月,这样就能保证实验室及时更新,不浪费时
间和空间。在未来,BioFrontiers实验室的租约会根据与公司的合作情况来定。
将实验室等办公场所租赁给公司,这使得大学的处境有时候变得很微妙,因为大学需要评估承租人是否能够支付他们租赁的费用以及其他的花费。最近,在BioFrontiers,就有一家新公司因申请的基金未通过而不得不在一个月内搬出实验室。
共享的欢乐时光
文化和空间上的
巧妙设计,能够有效增加双方的接触和合作。在BioFrontiers的大楼里,大学的科研人员和公司研究者有着一个公用的咖啡茶水间。此外,实验室和办
公室之间有一条走廊,员工必须通过走廊到达另一个地方,这样就增加了彼此接触的机会。每周,无论是公司或是大学的实验室都会有一个“饼干欢乐时光”招待所
有的员工。办公楼里还有一块白板,以便于员工将任何突发的灵感记录下来。
在能够明确体现
创业者精神和转化研究活动价值的科研环境中,以及在能够加强彼此交流、并且保证领导者能够监管整个项目的情况下,大学和产业的共同办公能够取得最大的成
功。许多新成立的公司在获得基金赞助从而降低租赁成本的前提下,都非常乐意抓住与大学合作的机会,这样就能相对容易地使用一些关键的实验设备并迅速组建优
秀的人力资源。
总的来说,大学应该将产业公司视为科研的合作伙伴以及教育任务之一,而不只是增加财务收入的一项来源。
大学的“生态系统”
Jana和Thomas相信,大学与产业之间的这种共同办公为教育者、科研人员和创业者提供了一个每日接触的机会,从而使得大学为学生提供更有价值的教育。这样一个与产业紧密合作的场所将吸引许多富有创业精神的员工、博士后以及学生,也将是公司优秀的人才池。
大学科研与产业之间的共同办公将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因为这是众望所归的产物,大学员工需要更多能使他们的科研发现更有现实意义的途径,学生希望他们的学位证书含金量更高,而公司则希望能拥有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因此,产业入驻将成为大学“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作者:沈颖、高石)
参考文献:Nature 2014;514:2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