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1年11月号
卷首语
医学进展
医生日记
在他乡

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降低急性心梗病人后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其临床表现为持续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升高、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升高以及心电图改变等。临床上按照ST段是否抬高将MI分为ST段抬高型MI和非ST段抬高型MI。当心肌缺血心电图相应区域出现ST段抬高时,除变异性心绞痛外,表明此时相应冠状动脉已经闭塞导致心肌全层坏死。

    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减少院内延迟时间,即患者入院到接受治疗的时间,尽早实行溶栓或者介入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中华医学会等制定的2010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对有适应症的急性MI患者,应缩短院内延迟时间,患者到达医院10min内完成首份心电图,30min内开始溶栓治疗,90min内完成球囊扩张。

    为了研究院内治疗延迟时间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预后的影响,丹麦奥胡斯大学医院的Christian Terkelsen等收集了从1999年1月1日到2010年2月7日急诊收治的7952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在疾病发作12h内对他们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系统延迟在6h以内,平均随访3.1年。结果发现,在系统延迟60 min以内、61min~120min、121min~180min、181min~360 min,由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再住院或去门诊的发生率分别为10.1%、10.6%、12.3%和14.1%(P<0.001)。系统延迟是患者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再住院或去门诊的独立风险因素。研究表明,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尽早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降低其后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遗憾的是,这项研究是一项观察性研究,而且资料来源于丹麦国家健康登记中心,可能存在漏报或者漏诊等,实际情况可能更为严重。(编译:赵永刚)

参考文献:《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011;155:361-367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