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展
2011年11月号
卷首语
医学进展
医生日记
在他乡

发现在德国引起溶血性尿毒症的大肠杆菌起源

    2011年5月,一种由罕见血清型的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O104:H4)引起的疫情在德国暴发,感染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和溶血性尿毒症。截至7月22日,该细菌导致的腹泻患者已达3167人,死亡16例;腹泻合并溶血性尿毒症患者908人,死亡34例。由于最初发现的大肠杆菌污染源来自黄瓜,故该事件一度被称为“毒黄瓜”事件;后来因为又涉及番茄和生菜等蔬菜色拉中的食材,发展为“毒蔬菜”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对黄瓜等生食蔬菜的恐慌。

    如此高的死亡率显示该菌株比大多数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菌株毒性和破坏力更大,研究者最初推测本次疫情的致病菌株属于肠聚集型大肠杆菌(enteroaggregative E. coli, EAggEC)。

    德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基因科学研究所与微生物学系的David Rasko等采用第三代单分子实时DNA测序技术,检测了7株来自非洲的与腹泻相关的O104:H4 血清型EAggEC和4株其他血清型的EAggEC,以确定引起本次疫情的大肠杆菌菌株的完整基因组序列。

    结果发现, O104:H4 菌株与EAggEC密切相关,是EAggEC形成的一个独特分支。然而,德国暴发株的基因组又与其他O104:H4 菌株有所区别,因为它还包含了一个编码志贺样毒素2的前噬菌体和其他毒素与耐药性因子。

    研究表明,基因间的平行交换使得高致病性志贺氏O104:H4 菌株EAggEC的出现成为可能,从而引起这次德国的疫情。广而言之,细菌基因组的可塑性是新型病原体出现的主要原因。(编译:贾玉华)

参考文献:《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1;365:709-717

Copyright 1994-2015 Cinka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1412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