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打哈欠可以传染是由于我们具有情感转移的能力。目前尚不清楚这种能力是人类独有的,还是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共有的。意大利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证实,狮尾狒狒个体之间打哈欠也会传染,而且这种传染性的哈欠也是一种移情作用。
研究者对德国一家自然保护区内两个狮尾狒狒群体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行为观察。这两个狒狒群体共有2只成年雄狒狒、8只成年雌狒狒、3只青年雄性狒狒、1只青年雌狒狒、3只幼年雄狒狒、4只幼年雌狒狒。研究者共记录到狒狒们的3229次哈欠,这些哈欠的类型及每小时出现的频率分别为:①不露齿型(covered teeth,CT),每只狒狒约为0.120±0.022次;②露齿型(uncovered teeth,UT),每只狒狒约为0.115±0.018次;③露牙龈型(uncovered gums,UG),每只狒狒约为0.219±0.144次。为了评价哈欠是否存在传染,研究者定义前一个打哈欠的狒狒为个体Y(刺激者),后一个打哈欠的狒狒为个体X(接收者),观察Y附近(10米之内)X打哈欠的频率。如果X打哈欠的时间窗是在Y打哈欠的5分钟之内,则认为X打哈欠是受Y所传染,超过5分钟则认为并非受Y所传染。由于狒狒在打哈欠的同时还会发出吼叫,研究者同时分析了视觉与听觉对哈欠传染的影响。
结果显示,狮尾狒狒个体之间打哈欠传染是一种移情作用,特别是在亲密接触的狒狒之间,比如说打哈欠传染通常与理毛行为相关。这种相关性在控制了空间关联效应之后仍然存在。因此,打哈欠传染是情感上的接近而不是空间距离的靠近。打哈欠会通过视觉与听觉两种方式传染。成年雌狒狒显示出与同伴不同哈欠类型的精确匹配,提示哈欠传染的镜反射机制,同时提示雌性对同伴的情绪具有更强的敏感性。(编译:李晓晨)
参考文献:《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9;106:19262-19267